现代快报讯(记者 陶展 王菲 文 / 摄)爬坡过坎,激情超越,盐城经济这辆 " 大车 " 该如何稳盘向前?12 月 27 日下午,现代快报记者从盐城市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 年,该市将经济 " 时速 " 设定在 7% 区间,以稳字当头,腾出回旋余地,增强发展韧性。现场,盐城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斌布置了具体 " 施工图 "。
成绩!预计地区生产总值 6500 亿元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是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 " 十四五 " 发展的开局之年。周斌说,盐城落实 " 六稳 "" 六保 ",聚焦 " 强富美高 ",坚决扛起 "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 " 光荣使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周斌用六 " 新 " 概括了盐城去年经济状况: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2020 年盐城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5950 亿元,预计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6500 亿元,增长 8% 左右。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际使用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四位;
产业韧性得到新加强。聚焦项目,每月集中观摩推进。汽车、钢铁、新能源、电子信息实现开票销售 3850 亿元。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 1200 万千瓦。粮食产量连续 8 年超 140 亿斤;
发展空间实现新拓展。高起点规划建设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和黄海新区。坚定不移向海发展,盐城港至釜山港国际直达集装箱班轮航线开通,滨海港区 20 万吨级航道和响水、射阳港区 5 万吨级航道等加快推进。深入开展 " 科技创新突破年 " 活动;
生态建设再结新硕果。全市改造棚户区 4.15 万户,整治老旧小区 145 个。改善农民群众住房 3.5 万户。1518 公里的美丽乡村旅游公路三年行动圆满完成。黄海湿地生态修复入选 " 生物多样性 100+ 全球特别推荐案例 ",被表彰为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 ";
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持续兴办民生实事,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 80%。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新增城镇就业 7 万人,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88.6%。认真落实 " 双减 " 政策,新建改造农贸市场 1000 个,新建健身步道 85 公里;
干事创业凝聚新动力。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精心组织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和 " 两在两同 " 建新功行动,弘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纪律规矩意识进一步强化。
发展!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等齐头并进
积蓄新动能,进入新常态,盐城经济前行的车轮不容迟缓。2022 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
会上,周斌分析了当前盐城的经济形势。
其表示,从宏观形势看,在我国 " 双碳 " 目标大背景下,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绿色转型,正在推动盐城生态好、风光足的资源禀赋,加速转化为培育新能源产业、打造区域性综合能源基地的独特优势;从战略机遇看,盐城拥有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中韩 ( 盐城 ) 产业园等战略叠加机遇,将会持续释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新发展的政策红利。
从发展阶段看,当前盐城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拥有创新驱动和要素保障的叠加优势,重大产业项目加快突破,重点工程建设如火如荼;从干事氛围看,盐城的干部想干事,努力地去干成事,形成了良好营商环境,涵养了一大批优秀企业家。
周斌提出了明年盐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 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6%,实际使用外资增长 11% 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 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达到 2.35%,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 7%、8% 以上,单位 GDP 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完成省定任务。
周斌强调,全市要提振信心、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不留余量、争先进位的原则设定目标任务,在 " 稳 " 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质量、结构、效益等各方面的 " 进 ",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聚力项目突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推动产业强市,加大项目招引,强化项目建设,着力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
全面向海发展,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围绕 " 一年出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见成效 " 目标,用好沪苏、常盐、苏盐等合作园区平台,全面推进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基地建设。同时,坚持陆海统筹、港产城联动,深入推进沿海开放开发;
推进乡村振兴,创塑更多特色农业品牌。按照乡村振兴 " 二十字 " 总要求,放大盐城农业特色优势,更富成效地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打造绿色转型典范。深入践行 " 两山 " 理论,加快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以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为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
注重能级提升,促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坚持全市域理念,强化统筹谋划,构建优势互补、协调联动、融合畅通的城乡发展新格局;
保障改善民生,更加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兴办民生实事,不断增进群众幸福指数;
树牢底线思维,全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发展和安全,践行总体安全观,加快构建大安全体系,把安全发展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上。
(编辑 王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