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秸秆输送进机器,经过机器的 " 吞吐 ",生成生物质燃料颗粒。这些颗粒经包装后走向市场,成了群众冬季取暖、生活的清洁能源。
冬闲时节,永登东山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却是一番忙碌的场景。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截止目前,永登东山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回收利用农作物秸秆 2.2 万吨,加工销售颗粒燃料 1350 吨,除去生产成本获纯利 40.5 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俞成坤说,生物质燃料项目实施每天提供 20 多个工作岗位,使农民通过回收秸杆或到合作社务工获得收益。通过秸杆集中回收,解决了群众农田里的秸杆不能利用又无法处理的难题,减少了群众在农田中的投入。
永登县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为依托,着力构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财政扶持、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立秸秆收储运体系和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形成了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发展格局,以及覆盖县、乡、村完整的秸秆收储加工网络,带动秸秆收储打包、成型燃料加工、生物质锅炉及农村户用炉具配套等上下游产业链条发展,探索出可持续、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和机制。
据永登县农村能源工作服务站站长高天庆介绍,2021 年底全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 90.97%,利用量达 12.70 万吨,呈现出多元化利用格局初步形成、综合利用技术明显提高、综合利用效益不断提升等特点。
扶持培育加工企业发展绿色产业
永登县以秸秆禁烧和资源化利用为重点,紧盯市场需求,在农作物秸秆集中区域建设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站,支持企业建设秸秆收、储、运加工生产线,积极推动秸秆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原料化、基料化 " 五化 " 利用率。2021 年,重点扶持甘肃禾田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甘肃永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永登东山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等 3 家企业改扩建,新建秸秆颗粒成型燃料的示范点 3 个,推进全县范围内的秸秆综合利用,年收储加工农作物秸秆 2.9 万吨,年加工生物质颗粒燃料能力 2 万吨。
甘肃禾田生物质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亮才介绍,2021 年公司回收大同、柳树、城关、中堡等乡镇农作物秸秆 7000 吨,加工生产生物质燃料全部销往青海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很好。
推进示范点建设引导农村冬季清洁取暖
冬季农村取暖,一头牵着百姓冷暖,一头牵着蓝天白云。永登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以秸秆成型燃料和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具替代现有的烧煤炉具,解决农民日常做饭、取暖用能问题。在全县筛选人居环境整洁、群众积极性好的村,按照 " 生物质燃料 + 专用炉具 " 分散式取暖模式,配套生物质炊事烤火炉,解决农户冬季取暖清洁化,实现秸秆燃料的多元化利用。
2021 年,该县在龙泉寺镇河西村、红城镇永安村、坪城乡易地扶贫搬迁点、通远镇八里新村、柳树镇李家湾村、民乐乡柏杨村等村建成生物质燃料炉具示范点,配套生物质热风炉 476 套。引导农户采用秸秆置换成型燃料为主,购买为辅的方式解决燃料来源,供热面积达到 2.8 万平方米,年消纳秸秆燃料 2000 吨。
今年永登东山农机化服务专业合作社加工生产秸秆生物质燃料 1200 吨。合作社负责人俞成坤说,目前,产品供不应求,全部销售给榆中县和当地群众。
建立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根治秸秆废弃污染
结合县域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原则,综合考虑种植实际、收集难度、运输距离、企业区域布局、加工利用成本等因素,建立健全秸秆收储系统和供应网络,统筹构建秸秆收储运体系。以秸秆利用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为依托,培育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搭建秸秆交易平台,开展形式灵活多样的秸秆收储运运营模式探索。永登县在柳树镇、坪城乡、龙泉镇、河桥镇建设 4 个秸秆收储站,收储站收储的农作物秸秆由加工企业分片包干,负责秸秆回收、储存、运输、利用。
秸秆收储运站、养殖大户、合作社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面积较大打包机械入田作业的地块,全部进行机械打包回收。对机械无法作业的地块,动员群众自行将田中秸秆拉运到指定地点,由回收企业按市场行情作价,统一收购,保证秸秆禁烧区域的农作物秸秆应收尽收,逐步形成商品化秸秆收储和供应能力,实现秸秆收储运的专业化和市场化,促进秸秆后续利用。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特约记者 张春鹤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