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66 户、49714 人脱贫人口无一人返贫,其余农村人口无一人致贫;
成功申报省农业产业基金项目 13 个、获投基金总额 15.18 亿元,落地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192 个、到位资金 96.94 亿元,获投基金量、招商引资资金到位量均为全省第一;
……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委 " 一二三四 " 工作思路,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全面落实中央、省关于 " 三农 " 决策部署,坚持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 " 三农 " 工作,突出 " 六抓 "" 五治 " 工作重点,严格落实 " 四个不摘 ",做到政策不断档、监测不遗漏、力量不减弱、责任不松懈,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返贫致贫的底线,乡村振兴开新局取得积极进展。
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自 2020 年 11 月 23 日,贵州省宣布所有贫困县摘帽出列开始,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便成为贵州省和贵阳市贵安新区的重任。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更是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助力 " 强省会 " 行动的首要之事,牢牢巩固拓展 "3+1" 保障成果,从教育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及安全饮水等方面发力,为广大人民群众和脱贫人口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教育保障方面,贵阳贵安致力于优化控辍保学机制,实行学校周统计、县级半月统计、市级月统计的常态化监测管理,未发生脱贫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失学辍学情况;下达贵阳贵安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专项资金 4187.06 万元,惠及学生 43869 人,做到应助尽助;新建和改造农村学校 29 所、完工 12 所,农村教育水平稳步提升。
医疗保障方面,制定了《贵阳贵安巩固拓展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脱贫人口应保尽保,使其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并享受资助政策,目前全市脱贫人口就诊 31.15 万人次,三重医保报销 1.87 亿元。持续强化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完成 80 个乡镇卫生院、1310 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巩固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住房保障方面,对农村住房安全实行月排查、季复核、年解危的动态监测管理,排查农村房屋安全隐患 46.5 万户,鉴定危房 4028 户,全部完成整治,切实保障农村住房安全。
安全饮水方面,针对今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暴露的一系列风险隐患,先后开展了两次大排查,解决风险隐患问题 60 个,目前 20 人以上农村集中供水率达 99.05%;11 个新建农村集中供水项目年底前全面建成,新增农村集中供水人口 4.75 万人。
健全机制是落实保障的基础。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印发《贵阳贵安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工作方案》,紧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低于 6320 元的农村家庭,细化完善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等监测措施,今年累计排查并核实防贫预警监测线索 30638 条,发现并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的边缘易致贫户 127 户、突发严重困难户 24 户,全部消除风险。同时,为贵阳贵安脱贫户和边缘户全部购买 " 防贫保险 ",目前已受理保险 514 件,理赔金额 226.04 万元,有效防止了因病因灾因意外返贫致贫。
助力群众脱贫,也要助其拥有不返贫不致贫的自主能力。今年以来,贵阳贵安落实到县衔接资金安排用于产业项目资金量占比不低于 50% 的要求,投入产业帮扶资金 1.74 亿元、占比 50.83%,实施产业项目 272 个,通过量化入股、保底分红、吸纳务工等方式,覆盖带动脱贫户 12932 户,实现户均增收 1500 元左右。
贵阳贵安还狠抓就业创业扶持和稳岗送岗服务,新增设置公益岗位 435 个,全市农村公益岗位达 6485 个,吸纳脱贫劳动力务工 5632 人;完成就业培训 6.42 万人次,实现脱贫劳动力务工 20477 人,较 2020 年务工人数增加 1489 人,保持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
群众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贵阳贵安今年印发《关于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实施意见》,聚焦 6 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3009 户 12090 人搬迁人口,每季度开展一次搬迁后续扶持 " 户户见 ",搬迁户 " 两不愁三保障 " 和饮水安全保障全部到位,不动产权证发放率 100%,实现了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在安置区引进用工企业 14 家,今年新建成产业项目 3 个,搬迁劳动力就业率 95.5%," 零就业 " 家庭动态清零;选派 20 名驻村干部到安置区驻村帮扶,实行 " 党支部 + 居委会 + 网格 + 楼栋 " 治理模式。
深化帮扶协作,精准帮扶群众。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 35 名厅级领导一对一联系 39 个村,选派 275 名第一书记和 597 名驻村干部,帮扶对象拓宽到 81 个脱贫村、6 个易地搬迁安置点、158 个乡村振兴重点村、27 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3 个全国红色美丽建设试点村等 275 个村。实施 " 万企兴万村 " 行动,动员首批 100 家企业与 100 个村一一结对,共投入产业资金 910 万元,为村民及产业发放贷款 1200 万元,帮助就业 3300 人。
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今年以来,贵阳贵安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项重大任务,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及组织振兴等方面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开新局,力争成为排头兵。
12 月 26 日,贵阳气温骤降,下起鹅毛大雪,但在清镇市暗流镇韩家坝高效养殖小区里,肉鸡鸡舍采取 " 双层平养 " 和 " 舍顶保温改造 " 相结合的方式使其成为密闭环控鸡舍,鸡舍内温度能稳定保持在 20 至 30 摄氏度。
" 每栋鸡舍的建设面积是 1600 平方米,两层即 3200 平方米,可以养近 3 万只鸡,而‘照顾’这 3 万只鸡只需 1 人,改造升级后的鸡舍实现了自动化和高产量。" 温氏集团西南建设部清镇韩家坝高效养殖小区负责人王彤说。
这是贵阳贵安推进产业振兴的缩影。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建成清镇、息烽两个千万羽肉鸡大县。另外,贵阳贵安的年出栏 500 头以上生猪规模养殖场达 153 个,奶牛、禽蛋基本实现全集约化生产,新增蔬果药茶规模化种植 8 万亩。
同时,成功申报省农业产业基金项目 13 个、获投基金总额 15.18 亿元,落地农业招商引资项目 192 个、到位资金 96.94 亿元,获投基金量、招商引资资金到位量均为全省第一。粮食获丰收,完成粮食播面 140.91 万亩、产量 43.57 万吨,为 2018 年以来最高产量。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新增林下种养面积 2.59 万亩,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 120.2 万亩、综合产值达 107.6 亿元。
贵阳贵安还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推进西南粮食城等重点项目建设,预计完成农产品加工转化率 58%。推进农旅融合,打造乡村旅游客栈 83 家、星级农家乐 301 家,全年可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 180 亿元。全年预计完成第一产业增加值 190 亿元,增速 6.5%,超年度目标 1 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0355 元以上,同比增长 9% 以上。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大力开展农技服务下基层,选派农技人员 78 人,组建 7 个技术服务小分队到村到户开展技术服务指导。实施农村人才培育计划,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16794 人,新增农业领域市管专家 9 名,建设首批农业领域市级专家工作站 4 个。在息烽县、清镇市开展新乡贤回归试点,清镇市建立新乡贤 " 智能库 ",组建新乡贤服务团队 193 支;息烽县成立由 68 名本土杰出代表组成的 " 息烽县新乡贤会 "。
贵阳贵安还大力推进文化振兴,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综合文化中心(站)实现乡(镇)和村全覆盖,完成全市 290 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升改造,建成两个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性文化服务示范点,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2.1 万余次,参与群众 272 万余人次。加快完善各行政村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 " 一约一会 " 制度,开展移风易俗突出问题排查 1557 次,专项整治问题 579 个,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
做好乡村振兴,还需打造良好宜居的生态环境。贵阳贵安大力推进 " 治房 "" 治水 "" 治垃圾 "" 治厕所 ",收集整理农房户型 70 余种,编制农村住宅建设通用图集,实施农房风貌整治 1000 户;实施 50 个建制村的农村污水治理,已完成 29 个,剩余 21 个主体工程已完工;设置垃圾收集点 6315 个,全面推进农村垃圾减量化,降低处理成本;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完成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提升改造 23037 户。同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科学施肥技术覆盖率达 93% 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85% 以上。
抓好组织振兴,开展村级换届、4 轮调研摸排,对 85 个换届重点、难点村(社区)进行整顿转化,全市 996 个村党组织全部换届完成。健全以财政为主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村级组织办公经费提高到每年不低于 5.1 万元,村干部基本报酬明显提高。
全力加强工作保障
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大步向前进,需要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今年以来,贵阳贵安各级各部门着力加强各项工作保障,助推贵阳贵安奏响 " 乡村振兴 " 新乐章——
强力统筹推进。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农村工作会议、贵阳贵安农业现代化推进会、贵阳贵安农业现代化工作专题会、农村 " 五治 " 工作专题会议,全面安排部署工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二十条措施》《2021 年贵阳贵安乡村振兴开新局重点工作任务》《贵阳贵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方案》等文件,强力推动贵阳贵安 " 三农 " 工作落细落实。
健全工作机构。将原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调整为市委乡村振兴领导小组,成立 " 强省会 " 行动乡村振兴指挥部,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市乡村振兴局,率先组建市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有力充实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工作队伍力量。
加大资金投入。市级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资金 15200 万元,继续保持逐年递增。2021 年全市到位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衔接资金 3.7 亿元,安排项目 759 个,已竣工项目 712 个,其余 47 个项目年底前全部竣工,资金报账率达 96% 以上。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扶贫项目资产纳入后续管理,完成 853 个村摸排登记,项目资金总规模 47.76 亿元,项目形成的资产总规模 41.89 亿元,确权资产 40.66 亿元,有效防止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
深化农村改革。抓好息烽县全国宅基地改革和农村承包地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先行试点,年底延包协议签订率达 90% 以上,完善宅基地申请、审批、管控等全流程体系。省农村资源资产权益交易中心贵阳分中心正式挂牌,为推动农村各类产权入市交易提供支撑。实施农村 " 三变 " 试点项目 141 个,完成投资 10.7 亿元,惠及农民 7.4 万人。在开阳县开展闲置农房 + 乡村民宿试点,推广 "622" 利益联结机制,探索了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子月
编辑 段筠 实习生 陈庆庆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