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1-12-30
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50强报告发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新快报讯 12 月 29 日,2021 第四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 50 强评选颁奖典礼暨 19 届中国医疗产业高峰论坛——生物科技创新发展峰会在广州南沙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大会公布了本届 50 强评选的榜单结果,同期发布了大湾区生物科技创新企业 50 强报告。

据了解,此次大会由中创产业研究院主办,广东医谷承办,邀请了生物科技投资专家、行业投研首席分析师、生物科技龙头企业家、专业律师等共同探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

医疗器械多分布在产业基础深厚之处

中创集团董事长舒元在致辞中说,生物科技是最具发展潜力、世界各地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50 强评选历经四届,我们也见证了企业的快速发展。50 强活动作为企业与投资机构的产业融资对接平台,发现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优质企业备受资本市场追捧,企业上市步伐和融资效率加快。"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朱育彬提到:" 本届上榜的企业,是潜力无限、未来可期的希望之星,是集聚新发展动能的独角兽企业,是大湾区生物科技真正的创新驱动发展黑马。" 该中心将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于企业的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广东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副会长、专家组成员、《医师在线》执行主编徐小良分享了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他指出医疗器械产业主要分布在产业基础相对深厚的地区,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医疗器械领域技术不断向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发展。"

临床科研转化基地揭牌

现场举行了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 - 广东医谷临床科研转化基地揭牌仪式,还举行了天科雅、润生细胞与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签约仪式,把生物技术创新与医学临床转化相结合,将更好地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高水平建设。

兆科眼科总经理柳烈奎带来了双引擎开发新药开发模型主题分享。他指出,创新药物的开发要满足医学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有效、更安全、更方便的,而传统创新药物研发是长线投资,有很高的风险,双引擎的新药研发模型已经全球化,结合自主研发与新药引进,可以填补医学需求。

共议生物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随后,南方医学网创始人陈赞泉主持召开了主题为 " 大湾区生物科技产业如何创新发展 " 的圆桌对话,嘉宾们分析了生物科技产业在大湾区的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与挑战,并就生物科技跨界合作与创新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松禾资本医疗大健康基金合伙人杨瑾从资本角度指出,大湾区是医疗重症的基地,同时也是医疗器械产业密集集聚之地。坚持创新驱动与临床转化应用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根本动力。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会长汪谦教授指出,大湾区给予了科技创新行业发展机遇。" 从临床角度来讲,科研需要和临床转化挂钩,临床转化要基于解决实际问题,更要找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项目。"

复星粤港澳大湾区股权投融资事业部投资执行总经理陈宏从全球视野出发,提到作为全球四大湾区之一(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企业必须要融入全球产业创新发展链。

法蒂玛医疗副总裁马虎指出,大湾区具有人才集聚、产业集聚、医疗资源集聚的优势,在手术机器人研发这个细分领域,这些优势能够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研发动力。

越洋医药新药研发总监张硕从制剂创新的角度来说,她认为国内的产业链并不输国外,强调创新需要完整的产业链,打破固有印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尤为重要。

云舟生物董事长蓝田则表示,如何从低附加值走向高附加值,从仿制走向创新是每一个生物科技企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发布生物科技企业 50 强创新报告

活动现场,中创产业研究院规划总监王晓荣正式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生物科技企业 50 强创新报告》。

该报告由中创产业研究院撰写的,对 50 强企业进行统计并分析,入围的 50 强企业中,核心业务涵盖生物医药的企业居多,共 22 家,约半数企业业务板块中均涉及生物医药。

此外,体外诊断作为医疗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疾病预防、诊断检测以及愈后评价等方面皆有应用,体外诊断器械成为本届入围企业最为集中的细分器械领域。

现场还对本届 50 强评选榜单企业进行颁奖。榜单由领军企业奖、先锋企业奖、新锐企业奖、最佳人气奖组成,同期对网络投票最受欢迎企业奖进行了颁奖。

附榜单: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慕媛 通讯员 李芳芳

相关标签

生物 科技创新 生物科技 粤港澳大湾区 医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