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党百年 "" 觉醒年代 "" 双减 "" 元宇宙 "" 躺平 "" 破防 "…… 过去一年,哪些心潮澎湃的瞬间和难以忘怀的词语,最能代表你的 2021 年?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创团队走进北京大学,剧中主要演员与北大学生同台演出。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2021 年 9 月 1 日,广西梧州商贸学校 2000 多名新生在操场上摆成 "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 " 字样和心形图案。
何华文摄)
《咬文嚼字》、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语言文字周报》等多家机构日前纷纷公布 2021 年年度热词。从 " 十大流行语 "" 十大新词语 " 到 " 十大网络热议语 " 等,各类盘点不仅总结了过去一年流行的热门词汇,也见证了 2021 年的社会变迁,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的精神状态。如何看待这些热词?我们从中能感受到怎样的时代脉搏?
家国情怀强势回归
2021 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主办的 " 汉语盘点 2021" 中,经网友投票、专家评议," 建党百年 " 当选年度国内词。
入选年度榜单的流行语中,还有不少词与此相关,成为 " 红色年 " 的语言印记。如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觉醒年代 "" 强国有我 "" 小康 "" 赶考 "" 赓续 ""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 等,反映了大众对国家叙事的强烈关注。
社会心理观察员、曾担任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周若愚对此深有体会。在他看来,"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 等词的流行,带来了思政课质量的提高。他告诉记者,过去很多思政课以传统理论为主,内容比较空泛,如今," 脱贫攻坚 "" 全面小康 " 等伟大的社会实践成果让思政课可以紧跟时事,聚焦当前社会的改变和所要迎接的挑战。" 这能让大众更深入地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有助于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周若愚说。
2021 年,伟大建党精神相关热搜贯穿全年。中国传媒大学互联网信息研究院与夸克 APP 联合发布的《中国 Z 世代智能信息全域研究报告》(以下简称《研究报告》)统计显示,《觉醒年代》《革命者》等主旋律影视作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年轻人搜索原型人物、语录、壁纸、表情包等,通过追剧学习党史知识,或者开展红色旅行线路等方式,来表达对党和国家、对革命先辈的爱与敬仰。
"90 后 " 男孩小许就是其中一员。看完《觉醒年代》,他被陈延年、陈乔年的英雄事迹感动:" 他们那么年轻却那么无畏,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他们。"2021 年 7 月 1 日,他和小伙伴特意坐高铁从湖南长沙到安徽合肥,前往延乔路 " 打卡 "。一到延乔路,小许就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延乔路路牌上插满了国旗,周围一片花海,卡片、信纸上写满了 " 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 强国有我 " 等话语。" 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来这里纪念他们,这大概就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浪漫吧!" 小许感叹道。
2021 年,河南遭遇特大洪灾,某国产运动品牌捐赠 5000 万元物资低调赈灾,网友得知后纷纷涌入该品牌线上线下门店," 野性消费 " 成为年度流行语。在直播间一口气抢了三双鞋的小李告诉记者:" 现在国货品质提高了不少,物美价廉,买了不亏。对于这种不求回报做慈善的良心企业,就应该支持一把!"
《研究报告》提出,更强的时代自信引发了家国情怀在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强势回归。年轻人 " 追剧式 " 关注国家大事,为革命先辈、奥运健儿、航天英雄应援 " 打 call",将民族自豪感和对英雄的仰慕投射其中。
呼应人民群众关切
" 你打了几针?"2021 年,人们有了新的问候形式。家住山西晋中的梁女士高兴地告诉记者:" 我们全家都已经接种了三针!国家政策好啊,给我们免费打疫苗。" 截至 2021 年 12 月 25 日,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已超 12 亿。" 疫苗接种 "" 动态清零 " 等与抗疫相关的词也成为年度热词。
有序应对疫情防控,稳妥处置自然灾害,2021 年,国家不断推进科学社会治理,尽显中国智慧。" 治 " 当选 " 汉语盘点 2021" 国内年度字,引起很多人共鸣。
" 我对‘双减’这个词体会最深。" 孩子在北京已经上小学的田女士表示," 双减 " 政策落地后,自己 " 解放 " 了,孩子也更开心了:接送孩子时间和自己上下班时间同步了,再也不用每天卡着时间奔走在接送孩子的路上;孩子在学校就完成了作业,回到家后会主动要求看课外书,学习自主性大大提高;孩子有更多时间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乐器、锻炼身体。" 对于我这样不愿意‘鸡娃’的家长来说,‘双减’政策简直是及时雨。" 田女士说。
对很多经常上网的人来说,2021 年最大的感受之一,是网络环境更清朗了,这一切都得益于国家网信办开展的 " ‘清朗’行动 "。" 整治网上历史虚无主义 "" 治理算法滥用行为 "" 打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黑公关 "" 整治未成年人网络环境 "" 整治 PUSH 弹窗新闻信息突出问题 "" 规范网站账号运营 "" 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 " 等在内的专项行动全面展开,网络违法违规问题得到整治。" 曾几何时,网络一片乌烟瘴气,咒骂爱国人士、质疑英雄先烈、攻击祖国的大有人在。而今,在网信办坚持不懈的巨大努力下,一批违法网络账号被关、侮辱英烈的网民被判刑,我们终于有了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北京春林律师事务所主任庞九林感触颇深。
2021 年 4 月,公安部推出了 " 国家反诈中心 "APP。5 月,公安部刑侦局发布《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手册》。这些措施通过普及反诈知识提醒广大群众谨防上当受骗,2021 年也因此成为 " 反诈 " 年。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小潘就经常接到诈骗电话。据小潘讲述,某一天,一个能准确说出她身份证号的 " 客服 " 称她的某个金融账户风险高,要求注销,并加 QQ 进行语音指导。直到对方让她 " 先转钱 ",小潘才意识到自己受骗了," 后来就赶紧下载了‘国家反诈中心’ APP"。
庞九林表示,网络诈骗手段多样,打击难度大、成本高,而追回赃款的机会微乎其微,因此,减少受害的最好方式就是预防,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周若愚指出," 双减 "" 清朗行动 "" 反诈 "" 三孩 "" 双碳 " 等体现社会治理的词走红,反映了国家倾听人民群众呼声、回应人民群众关切,重视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作出改变。
呈现社会情感流动
" 破防了!" 打开网络平台,经常能看到网友发出这样的感叹。不久前,某视频网站发布 2021 年度弹幕 " 破防了 "。在各大机构公布的年度热词中," 破防 " 也频频上榜。
这个源于网络游戏中 " 技能被破坏、防御被破除 " 的词语,越来越多地被网友用来比喻 " 心理防线被攻破、内心受到触动 "。从自媒体到官方媒体,从视频弹幕到微博互动," 破防 " 在 2021 年顺利 " 出圈 ",在不同年龄层传播,成为一句流行语。无论是张桂梅校长贴满膏药的双手,还是河南暴雨中普通人之间的暖心互助,抑或是高考考场外父母举起的 " 不管你考得怎么样,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 的纸牌 …… 过去的一年中,那些让人瞬间 " 破防 " 的画面,成为难忘的回忆,呈现出整个社会的情感流动。
" ‘破防了’让我们看到了当代年轻人强烈的共情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副主任孙萍分析,一 " 破 " 一 " 防 ",皆为动词,又有 " 攻 "" 守 " 矛盾之意,生动地展现了年轻人的情感激荡和文化共鸣。
对程序员小潘来说," 内卷 " 和 " 躺平 " 最能概括自己 2021 年的心境。" 内卷 " 在 2020 年就曾入选 " 十大流行语 " 榜单,2021 年继续流行。随着社会 " 内卷 " 的日益严重,反 " 内卷 " 的 " 躺平 " 也开始走红。小潘告诉记者,自己刚入职时,每天大概晚上八九点下班,而随着同事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自己不得不突破晚上 9 点下班的极限,经常晚上 11 点才下班。深感 " 内卷 " 之苦的她正在考虑跳槽," 找一个稍微可以‘躺平’的公司 "。小潘说:" ‘躺平’不等于放弃奋斗,更多是一种解压和调整,但是高度‘内卷’,以高昂的身心代价换取不对等的回报没有必要。"
不喜欢结交新朋友、不喜欢主动跟人打招呼、与人交谈时不敢直视对方 ……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社交中产生焦虑,成为 " 社恐 "。与之相对,有的人可以在陌生的环境中游刃有余、毫不胆怯地开展社交,被称为 " 社牛 "。
" 从‘社恐’到‘社牛’,可以看出年轻人在努力调整心态对抗恐惧。" 周若愚认为," 社恐 " 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组织的不断庞大和精细化,每个人所承担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面临的社交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开始害怕自己犯错,于是就产生了 " 社交恐惧 ";而 " 社牛 " 一词的出现,恰恰体现了 " 社恐 " 们潜意识里追求人际交往的成功,渴望成为 " 社牛 "。
还有一些热词代表着大众过去一年的心绪与共鸣:用来表达崇敬、赞美的 "YYDS"" 绝绝子 ",幽默感十足的 " 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 盘点年度字词,不仅能观照现实,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自己,总结已经过去的 2021 年,在 2022 年继续砥砺前行。
编辑丨周言文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人民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