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的一线城市," 北、上、广、深 " 与黔中小城——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切,都是因为豌豆尖这一特色农产品。
豌豆尖,在西南地区尤其是贵州地区并不鲜见,每到九、十月份,这些随遇而安的绿色蔬菜就会出现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 龙里县很多群众都有散种豌豆尖的传统。
龙里县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结合群众的种植习惯,通过引进公司加大规模种植、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种植方式、拓展市场销售等形式,把豌豆尖做大做强,做成了品牌。2016 年,国家农业部发布公告,批准 " 龙里豌豆尖 " 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这是龙里继 " 龙里刺梨 " 和 " 龙里刺梨干 " 后又一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新 " 名片 "。豌豆尖带来的这些 " 国字号 " 品牌,正在逐渐改变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
50 岁的罗福莲是龙里县湾滩河镇园区村甲摆赏组的一名群众,以前就是靠家里面的几亩地种植油菜、白菜养家糊口,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这几年来,龙里县加大了湾滩河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的建设,在园区她找到了工作。
" 我上班已经 8 个月了,每个月有三千元左右的收入,加上家里面搞点其他的种植养殖,现在生活不成问题,比以前好过多了。" 正在分拣豌豆尖的罗福莲告诉笔者。
罗福莲所说的罗总,就是贵州百顺劳务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英。这位土生土长的湾滩河镇人曾外出务工,凭借自己的努力,先后在四川省成都市开了一个水果批发的门面,在广东省广州市经营一家服装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五年前,回到娘家的她发现湾滩河现代高效农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瞅到商机的罗英和丈夫商量后,把成都和广州的生意停了下来,返回龙里创业。最初,他们流转 400 亩土地种植李子、桃子等水果。2021 年,借助豌豆尖的品牌优势,她流转 200 亩土地种植豌豆尖。
" 看到群众种植的豌豆尖品质非常不错,但是因为对接市场有一些问题,很多时候打不开销路,群众增收致富还是不够快。有些时候部分小商贩到地里面向散户收购豌豆尖,低的时候收购价还不到一元!" 这让罗英十分难受。在湾滩河镇和县农业部门的帮助下,2020 年开始,罗英夫妇先后多次到外地考察市场,目前,在 " 北、上、广、深 " 地区已有 8 家固定合作商。" 港澳地区的订单通过深圳海关走出去,销路打开后路子走得也更远了。" 罗英说。
罗英介绍,她的基地现在有固定工人二十多个,每天的工资都是当场结算,极大地提高了务工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罗英告诉笔者,每天通过航空运输的方式从龙洞堡国际机场运输到 " 北、上、广、深 " 的精品豌豆尖约 2000 件总计 1 吨。
" 北上广深 " 需要的精品豌豆尖,就是当地群众称为 " 贝壳 " 的豌豆尖。掐掉顶部和尾部,只保留豌豆尖最嫩的部分,这样既保障了口感,又便于航空运输。这样的豌豆尖销往 " 北、上、广、深 " 大酒店最高达到 180 元一斤。
罗英的例子,只是龙里县发展特色蔬菜种植的一个个例。
湾滩河镇在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采取 " 公司 + 合作社 + 大户 + 农户 " 模式大力发展特色精品蔬菜豌豆尖种植。目前该镇种植豌豆尖 5000 多亩,年产值 4200 万元以上,带动农户户均增收 6000 多元。
为保障种植户的利益和调动群众积极性,2021 年龙里县通过项目扶持,采取 " 先建后补 " 的方式对种植户进行补贴,实现种植户补贴全覆盖,同时还与各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社签订收购协议,彻底打消群众的种植顾虑。数据显示,2021 年龙里豌豆尖种植 3 万余亩,带动 2500 余农户种植 5000 亩,补助资金共计 123.9 万元,带动群众增收 2000 元以上。
立足毗邻省会贵阳的交通区位和生态优势,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推进龙里农业农村现代化,龙里县先后出台了《龙里县脱贫攻坚农业产业化发展扶持政策(试行)》《龙里县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实施办法(试行)》《龙里县特色农产品品牌培育工作方案(2021 — 2023 年)》《龙里县农产品有机化培育工作方案(2021 — 2023 年)》等政策措施,重点打造 " 龙里刺梨 "" 龙里豌豆尖 "" 龙里黄瓜 " 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主要从以本地农产品为原料、农产品加工设备、农特产品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扶持,为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筑牢基础。
贵阳晚报 +/ZAKER 黔南
王立信 张弛
编辑 段筠 / 编审 邓文盈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