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登通远镇驶向七山乡的道路上,视野豁然开朗。灰白色的柏油路将两边的田野整齐地裁开,宛如天空中飘下的玉带。一辆辆满载农作物的车辆不时呼啸而过,田里农作的村民偶尔抬起头,望着地头前来收购大棚蔬菜的车辆,露出了丰收的喜悦。
这是记者在永登七山乡所看到一幕。一位站在道路边的老人说,现在的七山人过得真舒坦:喝的是自来水,吃的白面馍,开的是小货车,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走进养殖户毛文海的家里,看见他正在将几头大竹装进货车里,准备送到屠宰场去买。" 自从七山乡铺了柏油路,真是太方便了!从家里将猪装到车上,然后直接就开车到屠宰场里。农作物直接就可以运送到商家门口。" 毛文海告诉记者,以前七山乡通往通远镇就是一条山道,走路都很费劲,更不要说坐车了。那时候要去永登县城,村民都是将干净的衣服装载兜里,穿着破旧的衣服先走出七山,到了通远镇才将旧衣服脱下,换上新衣服去走亲戚。毛文海说,七山乡没有路的时候,每年种植的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丰收后没有办法运出去,也没有人前来收购。无奈之下,村民只能用架子床一车一车地运到通远镇,再销售给商家。由于靠人来和架子车运输,许多农作物和经济作物无法及时运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东西烂在地里。
七山乡苏家峡村书记苏国材说,他们这个村比较偏远,以前把人们经常走的不长草的土埂叫做路。村民外出大多是步行,条件好一点的骑个自行车,可一到下雨天,泥泞的田埂让自行车无法通行,村民只好扛着自行车回家。那时候七山乡是有名的贫困乡,不是收成不好,也不是村民不勤劳,而是没有一条通往外边的道路。
为了改变七山乡没有道路的现象,改变七山乡群众的生活面貌,从 2015 年开始,七山乡党委和政府始终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作为稳定脱贫的硬指标 , 累计投资 1215.8 万元 , 硬化村社道路 30.5 公里 , 砂化道路 13 公里、整修村道 32 公里、新建过水路面 16 处、涵洞 2 处 , 有效解决群众行路难和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如今,七山乡已经实现了通村道路硬化 " 全覆盖 ",每个村的道路都达到了硬化标准。路通了,车来了,农作物、经济作物运出去了,运进来,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
据悉,今后五年里,七山乡将持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力度。大力推进 " 四好农村公路 " 建设 , 积极配合省市县重大项目实施 , 争取改扩建七山至通远四级公路 , 提升地沟至花庄道路 , 实施鱼盆至龙泉道路 , 积极构建横向联通、纵向畅通的外出交通格局 , 乡内道路硬化努力实现从通村到通社通户的变化。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葛强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