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1-07
深晚独家|单之蔷:探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缺失的那部分自然风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作家简介】

他可能是把脚印印到中国最多地方的人。读书多的人,没有他走路多;走路多的人,没有他读书多,读书多走路也多的人,肯定没有他写文章多。他可能是唯一一个到达过中国地理四至点(中国领土最东、西、南、北的四个地理位置)的人。他穿越过十大沙漠沙地,接近过十四座八千米山峰,穿越过可可西里,登陆过中国南海三沙 …… 他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他的书《李白没有见过的风景》是他的一本新著。这本书写了 14 种他亲自考察和研究过的新景观,是他建构中国新形象系列作品中的一本。

▲单之蔷在北京房山县石花洞探洞。中国北方由于气温低、降水少,喀斯特作用不如南方强烈,因此洞穴发育也不如南方。但北京石花洞是一个例外,这个洞穴系统十分发达,自上而下有七层之多。这是单之蔷下到石花洞地下第七层考察时的情景。 受访者供图

说起地理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国家地理》执行总编辑单之蔷老师如数家珍。

不久前,单老师的第二本《中国国家地理》卷首合集《李白没见过的风景》在第二届坪山自然博物图书奖中荣膺 " 年度华文大奖 "。10 年卷首语,一册精选集。可以说这本书凝聚了单老师十多年的点滴心血,是对他的首本合集《中国景色》的延续和继承。

所以,和单老师的交流,也就围绕着这本书展开了。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林均枢、李炳元、师长兴老师为这本书提供了宝贵的审稿建议。推荐阵容更可谓豪华,包括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原所长刘嘉麒写下 3000 多字的序言;地理学家郑度则写了长长的推荐语。另外四位推荐者都是著名科学文化学者,包括国际科学史研究院通讯院士、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著名博物学倡导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刘华杰、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教授田松以及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

甚至有读者在网上戏谑说,要是李白还活着,估计也会推荐这本书。

那么,单老师笔下的 " 李白没见过的风景 " 到底是什么呢?简而言之,主要是古人从没到达过的中国西部和远海的壮美景色。由此,单老师精选出 14 种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景观,例如蛇曲、冲积扇、环礁、钙华、戈壁等。单老师以他特有的将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视角,让读者跟随他的脚步去领略那些古代诗词鲜有涉足的山川湖海,去探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缺失的那部分自然风貌。

在书的前言中,单老师说:" 许多景观在传统审美观中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而且我感觉中国有太多的景观需要去建构,去命名,去赋予它符号,给它产生意义,将其传播开来,而我的工作就是构建中国的新的景观。"

很多读者并不知道,单老师的专业背景相当广博。他在师范院校学过数学,当过高中数学教师,做过环境监测工作,后又先后考入吉林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北大哲学系学习科学哲学。当然,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中国国家地理》熟悉他的,单老师成功地让地理科学走入寻常百姓家,让《中国国家地理》成为提高国民地理学素养的经典刊物。

单老师认为,有没有地理学素养对人的影响很大。他举了两个例子:一是黄山,如果你不知道花岗岩是怎么回事,你就不会明白为什么 "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也不会明白河流是如何在亿万年间塑造那些奇峰的。二是他在 318 国道西藏波密段的一个真实经历:他在那里遇到 5 位年轻的骑行者,一路千辛万苦却所见寥寥," 本来他们应该见到冰川,但是他们不知道波密公路两旁的几乎每一条山谷里就有;本来他们应该通过雅鲁藏布大峡谷感受到印度洋暖湿气流,但他们头脑中没有这些景观的符号,不了解景观的意义,因此他们无法意义先行,为眼睛准备好理论,看不见应该看见的东西,看不到景观的精彩之处。"

▲单之蔷在藏东南波密县的则普冰川考察。 受访者供图

所以,单老师特别强调地理学是人生的一种教养,是认识世界的基本功,是指向高品质人生的路标。

" 地理和历史是人生的两个翅膀,然而实际上与历史知识相比,大多数人的地理知识是苍白的。" 单老师说。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单老师和《中国国家地理》一直在不懈努力。1935 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先生提出了著名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清晰准确地标示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东西部。通过这条地理分界线,也就分出了汉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界线。单老师发现,恰恰由于汉文化在历史上的强势地位,反而让大多数中国人对广袤的西部缺少起码的认知,比如提起四川人人皆知 " 天府之国 ",其实以成都平原为代表的 " 天府之国 " 只是四川极小的一部分,川西甘孜、阿坝、凉山一带的广大地区尽管人烟稀少,却拥有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 …… 这些山脉的主峰雪宝顶、四姑娘山、贡嘎山、雅拉神山、墨尔多神山、格聂神山、亚丁三怙主神山等,雪峰巍峨,直逼云天。这里还有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理塘草原、若尔盖草原、九寨沟、黄龙等一系列世界级的自然景观,是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这些绝美之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记载。所以,在 2000 年,当创办了 50 多年的《地理知识》更名为《中国国家地理》后,单老师和同事们从 2002 年第 1 期开始推出以省级行政单位为内容的专辑版,并于 2003 年 9 月首次以 200 页巨幅倾心打造了《四川专辑》。在这期《四川专辑》中,《中国国家地理》对四川的山给予了格外的关注,单老师也在那时首次提出了 " 极高山 " ——海拔 5000 米以上的雪山的概念。

在单老师看来,极高山无论是在美感价值、科学价值、登山探险价值上都超越了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所欣赏的那些名山。由此,《中国国家地理》开始向读者传递这样一种思想:希望国人在欣赏山的时候转变传统观念,从欣赏像泰山、庐山这样的中低山转变到欣赏像贡嘎山、四姑娘山这样的极高山上面来。事实也正如他的设想,中国人通过《中国国家地理》迎来了一个欣赏雪山、冰川的新时代。

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国景色》和《李白没见过的风景》。不过,对于最新的这部作品,单老师坦承还是留有一些遗憾:对景观这个概念的挖掘还可以更深入,对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东部季风区这三大自然景观没有系统阐述。" 下本书要考虑这些内容了。" 单老师说。

单老师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热爱自然。一个人,如果说情感要丰富、人格要健全,就一定要有对自然的认识和对自然的热爱,所以自然教育一定要从少年儿童开始做起。

谈到深圳的自然教育,单老师赞赏有加:" 大家都以为深圳是车水马龙、钢筋水泥土的世界,其实不是。近些年以南兆旭老师为代表的深圳自然教育工作者对本土自然资源的挖掘下了很大功夫。所以我感觉深圳是中国在自然教育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做的最好的一个城市。" 单老师说。

单老师同时还对深圳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深圳濒临南海,有关海洋的自然文化的整理工作还有很大潜力可挖。现在深圳要设立海洋文化图书奖,我觉得特别好。其实人类对海洋的认识相比对陆地的认识要少的可怜,海洋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刚刚打开的世界。期待深圳能更好地发挥优势,让更多国人对海洋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深圳晚报记者 李晶川

相关标签

李白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地理 地理 研究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