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1-11
深晚报道|连通深莞,公常路中大深圳校区段下穿隧道通车啦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11 日下午 3 时许,备受光明居民关注的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地下隧道正式通车啦。这条贯穿光明和东莞、双向 6 车道的隧道通车,将有效缓解区域交通压力,改善深圳中大校区师生及周边居民的出行环境,实现了光明科学城片区的客货分离,同时实现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与整合。

据深圳市交通公用设施建设中心高工毛雄伟介绍,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位于光明区,起于光侨路西侧,经中山大学深圳校区选址范围,向东经羌下村至深圳与东莞交界处。公常路是光明至东莞的交通要道,主要承担过境客货运车辆,是深圳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十个重大交通项目之一。

道路全长 3.56 公里,其中地下道路长 2.645 公里。地下道路采用干线性城市主干道标准,时速 50 公里 / 时,双向六车道,闭合框架宽 28.9 米,采用钢筋砼闭合框架 +U 型槽结构。地面道路采用生活性主干道标准,时速 40 公里 / 时,双向六车道,宽度 70 米。

公常路作为光明至东莞的交通要道,项目建成后对推进光明区北片区转型升级,打造具有标杆意义的产学城融合示范区、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公常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段下穿改造工程项目经理付金告诉记者,项目基坑全长 2.645 公里,宽度 28.9 米,为公路与地铁长距离并行施工的明挖隧道,基坑开挖深度约为 1.5~22.4 米,开挖深度较深。同时,项目与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地铁 6 号线支线建设进行同步、平行、交叉施工,作业干扰大,安全风险高。基于此,该项目在施工中充分利用 "BIM+"、物联网、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管理驾驶舱,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现场数据的采集及智能化管理。

同时,该项目实现了自行式液压台车在地下主体工程的应用。项目以下穿隧道主体结构为载体,自行研发 " 无轨式液压行走台车 "。对比常规模板支撑体系,降低了工人数量和工作强度,有效提高了主体结构施工安全、质量和进度。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路段的下穿隧道出入口 U 型槽顶棚以翻开的书本为理念,透光条形天窗从大到小渐变,可满足从亮至暗的光照需求,在太阳照射下地面呈现条形投影就仿佛书本上一行行的文字,将项目景观与中山大学校园建设风格相统一。

此外,该路段还采用 3D 打印新技术,充分利用适宜的 " 打印油墨 ",制作各种优美造型。3D 打印原材料为绿色环保材料,既能达到节能环保、材料再生并改善环境,也能满足多样化造型要求,美化城市,还能起到隔声障的作用。

除了公常路,光明区还有 7 条道路也正式通车。分别是:圳辉路、水滨路、东明大道、长松路、科能路、侨明路、启德一路。

深圳晚报记者 董玉含

相关标签

深圳 中山大学 东莞 粤港澳大湾区 地铁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