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ZAKER广州 2022-01-13
4岁男孩双脚大小不一,竟是患上“腹主动脉瘤”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新快报讯 4 岁的小男孩阳阳(化名)右下肢突然肿胀,双脚一只大一只小,差了近 2 厘米。警觉的父母带他到医院检查,赫然发现孩子患上了 " 腹主动脉瘤 " ——一种儿童罕见却多发于中老年人的 " 不定时炸弹 "。

2021 年 11 月 30 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王深明教授的指导下,主刀医生姚陈教授携血管外科、小儿外科、麻醉科、PICU、护士团队等成功为这名特殊患儿 " 拆弹 "。

腹主动脉瘤好发老年人,儿童患病少之又少

动脉瘤,不同于常见的 " 实体肿瘤 ",其因动脉壁薄弱而扩张呈瘤,就像吹气球一样,当气球过度充气,将会 "bang" 一声发生破裂。尤其是生长在主干血管的动脉瘤,如腹主动脉瘤等,因为累及大动脉,一旦破裂,出血凶猛,抢救难度大,常被称为体内的 " 不定时炸弹 "。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瘤多见于中老年人,发生于儿童的病例少之又少,多因血管先天发育异常引起。

这名 4 岁的患儿因父母自觉孩子右下肢肿胀而到当地医院检查,无意间发现了 " 腹主动脉瘤 ",为进一步诊治来到了中山一院血管外科门诊就诊。入院后,患儿完善了相关检查,经全科讨论,医生团队明确其具有手术指征,需尽快 " 拆弹 "。

儿童动脉瘤多行开放手术,首选延展性人工血管

据王深明教授介绍,成年人的腹主动脉瘤,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治疗的方案,即常说的放置覆膜支架隔绝瘤腔;也可以进行传统开放手术,即切除病变血管、置换人工血管。

但是对于儿童患者,由于生长发育未稳定,动脉管腔会随患儿生长继续生长,无延展性的支架置入手段并不适合。因此,儿童动脉瘤患者尤其是低龄患儿多数进行开放手术,使用具有延展性的人工血管置换病变血管,同时术中需尽可能多的保留自体血管,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变化。

患儿右髂外动脉直径仅 3 毫米,手术难度空前

血管外科姚陈教授表示,该患儿的动脉瘤位于腹主动脉下段,累及右髂总动脉,右髂内动脉细小。血管外科团队讨论后决定进行腹主动脉瘤切除 "Y" 型人工血管置换。

术前,医生测量患儿腹主动脉正常内径约 5 毫米、右髂外动脉直径仅为 3 毫米,即便使用最小的 "Y" 型人工血管,在进行人工血管 - 自体血管吻合时仍存在口径严重不匹配的问题,这就考验着血管外科医生的专业手术技艺。

术中,医生团队对人工血管进行了修剪和改良,使人工血管和小孩的自体血管相吻合,最终,在王深明教授、姚陈教授等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精湛手术技术的专家支持下,手术团队及麻醉科医生、手术室护士、小儿外科、PICU 医生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患儿 " 拆弹 ",使其康复出院。

从 2005 年至 2021 年期间,王深明教授、姚陈教授团队共收治 14 岁以下青少年腹主动脉瘤患者 6 例,其中最小年龄仅 17 个月,为当时全球报道该疾病年龄最小的手术治疗患者,此外,2020 年该团队成功为一位 95 岁高龄的腹主动脉瘤患者行腔内修复术,为国内报道该疾病年龄最大的手术治疗患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黎秋玲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