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1-13
谋划储备项目89项!总投资289亿元红古区着力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党史学习教育以来,红古区结合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以推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将 " 两河 " 流域保护治理作为一项全局性、战略性的头等大事来抓,积极履行保护治理主体责任,大力推进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工作,流域水生态质量持续好转,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初显成效。

红古地处甘青交界、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汇之地,具有河湟龙城特有的传承遗韵和文化元素。记者了解到,红古区以推进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高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启动编制《黄河上游大通河 - 湟水河下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与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并经区政府同意实施,共谋划储备矿山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与高质量发展项目 89 项,总投资 289 亿元。同时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累计投入各级资金近 22 亿元,统筹用于生态修复治理、环境综合整治、环保产业发展等,撬动企业投资近 30 亿元,倒逼企业落实生态治理主体责任,构建起生态文明建设多元投入机制。

同时,该区着眼于建立健全 " 河长+检察长+警长 " 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信息共享、工作督查等 12 项制度,设立各级河长 115 名,聘请监督员及管理员 423 人,设置河长公示牌 159 块,完成 63 条河洪道划界,连续三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 1.26 亿立方米以下,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和饮用水水质达标率均达 100%。大力推进实施煤厂关停、土地平整、生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窑街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项目,完成 8 家生产矿山企业、12 家废弃矿山企业以及 28 家政策性关闭矿山企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腾退搬迁企业 12 家,完成生态绿化 2000 多亩,窑街旧城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针对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秸秆焚烧、道路扬尘等突出问题,与青海省民和县签订《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框架协议》,共同制定《湟水河水质监测协作方案》,先后完成 24 台 113.15 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依法依规淘汰 6 家砖瓦窑企业和铁合金行业矿热炉生产线,关停河道 13 家非法采砂场,排查 534 个入河排污口,湟水河、大通河流域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加快百里 " 绿色长廊 " 建设,累计完成国土绿化面积 46000 亩,森林抚育 7000 亩,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6%,森林覆盖率达到 18.48%,川水地与山台地齐头并进、绿色发展良好生态格局渐具雏形。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颜娜

特约记者 令望海 实习生 包文娟 文 / 图

编辑丨孙悦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黄河 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 污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