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 " 吨产园 "、刺梨 " 千斤园 "、茶叶 " 万元田 "…… 每到秋收时节,贵州省六盘水市 " 两园一田 " 里,一个个测产测效数据见证着丰产丰收的喜悦。近年来,六盘水市依托资源优势,打好 " 特色牌 "、种好 " 摇钱树 "、舞活 " 产业链 ",大力发展以猕猴桃、刺梨、茶叶 " 凉都三宝 " 为主导的特色产业。
" ‘凉都三宝’在有特色、有规模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实现有质量、有效益?" 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明介绍,2020 年 12 月底,六盘水市委经济工作会提出建设 " 两园一田 ",即用 4 年的时间,建设 10 万亩猕猴桃 " 吨产园 "、35 万亩刺梨 " 千斤园 " 和 5 万亩茶叶 " 万元田 ",吹响了农业现代化的号角。
李明表示,六盘水市农业农村部门扭住提质增效这个核心不动摇,抓住产量产值双提升这条路径不偏向,盯住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高效益这个要求不松懈,实施 " 两园一田 " 建设。
2021 年以来,六盘水市制定印发了 " 两园一田 " 建设行动方案和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市 " 万元田 " 建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全市农业农村部门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调查研究,加大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时出台猕猴桃 " 吨产园 "、刺梨 " 千斤园 "、茶叶 " 万元田 " 建设技术指导方案,指导做好基地布局、技术服务、测产测效等工作。按照 " 月度调度+现场督导 ",强化督查抓工作,以督查促落实。
与此同时,依托市、县、乡农技人员以及产业专班技术骨干等力量,六盘水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深入村寨基地,开展猕猴桃、刺梨、茶叶栽培、病虫害防治防控等技术服务,强化整形修枝、双手采茶等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特色产业把脉问诊,有效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瓶颈。
据了解,六盘水市将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作为 " 两园一田 " 建设重要内容,促进 " 两园一田 " 集约化、区域化、标准化发展,全市涌现了一批猕猴桃 " 吨产园 " 示范乡镇、示范村和优秀企业、高产家庭农场,市农投公司成为全市首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宏财聚农公司、初好公司双双跻身全省农产品(食品)深加工高成长企业,按照 "1+4+N" 模式组建的凉都水城春公司 2021 年实现销售收入近 9000 万元。
跳出 " 两园一田 " 建设抓发展,按照 " 延链、补链、强链 " 要求,六盘水市依托猕猴桃、刺梨、茶叶的丰富资源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强竞争力,以后端的加工扩量提质,助力前端 " 两园一田 " 建设提质增效。" 初好 " 刺梨气泡饮料、" 刺力王 " 刺梨原汁、" 弥你红 " 猕猴桃果酒、" 水城春 " 茶叶系列产品等加工产品走俏市场,有力带动了 " 两园一田 " 基地建设。
截至去年 10 月,六盘水市 " 两园一田 " 的阶段目标已如期完成,全市 41 家公司(合作社)、883 家农户的 1 万亩猕猴桃 " 吨产园 " 实现产量 1.02 万吨,平均产量 1.02 吨。10 万亩刺梨 " 千斤园 " 最高亩产 1461 公斤,刺梨鲜果产量预计达 6 万吨,产值达到 9 亿元。16 家企业(合作社)、46 个茶园的 1 万亩茶叶 " 万元田 " 平均亩产值达 10320 元。通过 " 万元田 " 建设,带动全市 26.65 万亩投产茶园提质增效,预计全年茶叶产量 0.9 万吨、同比增长 21.62%,实现产值 18.4 亿元、同比增长 21.05%,全市投产茶园亩均产值为 6904 元、同比提高 18.18%。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段筠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