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景象如画卷徐徐铺展。坝芒之美,是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更是人与自然的相依相伴。
" 坝芒是个好地方,碧水蓝天绿旺旺,纯朴自然原生态,幸福祥和写脸上 ……" 走进麻江县坝芒布依族乡,正好是雨后的一个冬日,雨雾弥漫、恍如仙境,水墨山水中不时传来悠扬的歌声。
远远望去,苍翠的群山云蒸霞蔚,千年古枫若隐若现,劳作完的村民荷锄而归,宛如一片世外桃源。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近几年来,坝芒乡党委、政府接续奋斗,通过深入持久推进生态建设,打造 " 天蓝、地绿、水清 " 的美好家园," 气质 " 更美了、" 颜值 " 更高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生活舒适度、幸福感越来越强烈。
碧水蓝天坝芒因山水而闻名
" 坝芒位于麻江县西部,是黔东南西大门,距县城 31 公里,西接贵定县,南与都匀市相连,北与福泉市相交,309 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东线有最美响水、乐坪油菜花海 …… 西线有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牛皮坳风力发电场、泥河千亩草场 ……" 坝芒乡党政办主任杨旺益向记者介绍坝芒的生态之美,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来到位于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山脚的坝河村瓮河组。村中有一座美丽的古石拱桥,桥边有一棵直径约一米的大树,桥侧有一口古井,桥的对面是大片的农田。
" 我们这个地方虽不大,但山水却别有风味。" 村民唐凤春在古井边洗菜,边和我们聊了起来," 村里气候四季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
处处风景如画、阵阵新风荡漾的瓮河,只是坝芒 " 一村一景观 " 的一个代表。
坝芒乡境内美景众多,有云雾缭绕酷似骆驼双峰的 " 仙人桥 ",有物种多样的老蛇冲自然保护区,有满目葱茏的泥河千亩草场,有造型奇美的岩洞,有水头村的银杏园,有乐坪村的戴氏祠堂等独特的人文景观 …… 可以说风光崎旎的坝芒,是上苍赐予人间的一块 " 宝地 "。
生态宜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坝芒乡良好的生态,与乡党委、政府接续奋斗,从推行 " 林长制 "" 河长制 "" 坝长制 " 入手,深入持久建设 " 天蓝、地绿、水清 " 美好家园密不可分。
许多年前,水城村中坝组留给村民的记忆并不美好。为了图方便,个别村民把垃圾和污水任意丢弃、排放到村头、路边和河渠里。
在乡里工作了近 10 年的副乡长陈勇,谈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他用了一个成语—— " 翻天覆地 "。
" 要想让农村环境有质的飞跃,关键要转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人是第一关键要素。" 在陈勇看来,生态宜居是由一个个细节、一件件 " 关键小事 " 组成的。他认为 " 更重要的还是后续的长效维护 "。
近几年来,坝芒乡坚持把 " 林长制 " 落到实处,不懈植树造林、见缝插绿,养成人人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五年来,全乡完成造林面积 1592.6 亩,森林覆盖率达到 76.2%。
在坝河村瓮河组,有一棵古皂角树,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
今 " 保护树木是我们瓮河不成文的规矩,代代相传。像这棵皂角树一样年代久远的树,我们村上还有 20 多棵。" 年 89 岁的谢图安告诉我们
坝乐河,是重安江的重要源头之一。为筑牢坝乐河流域生态屏障,坝芒近年来严格落实乡、村 " 河长制 ",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 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措施,开展河道‘清四乱’专项排查整治,从而换来了河净、水清、岸绿的美景。" 陈勇说。
而农业污染治理上,坝芒乡则探索推行 " 坝长制 "。
他们积极引导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地域特色突出、经济价值高的高山冷凉蔬菜产业,通过土壤培肥、精准施肥、绿色防控等措施,从根本上改善土壤生态条件,有效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该乡先后被评为全国、全省、全州 " 文明乡镇 "、" 卫生乡镇 "。
守好生态走绿色发展之路
" 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源地发展规划的项目,坚决不引不批不建。" 这是坝芒乡引进项目的一条 " 铁律 "。
严守红线,用严密的法律、制度、标准守护好绿水青山,形成 " 带电的高压线 "。
2018 年初,一位客商带着几亿元的投资项目来到坝芒,并承诺项目投产一年就能实现税收。
" 说不动心是假的。" 坝芒乡经济发展办公室负责人曾友智说,但在审批项目时,从企业递交的材料中发现,该项目的工艺流程对大气和水都有污染,按照坝芒 " 绿色发展 " 的定位,该项目最终没有通过立项。
这是坝芒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诠释,也彰显了他们践行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理念的决心。
" 舍弃这个项目,不是不要发展,而是寻求一条适合坝芒生态实际的发展之路。" 曾友智说。
眼下正是油菜种植的季节,乐坪村的千亩大坝里,村民们趁着天气晴好,正在加紧种植。
村民们忙种植,乐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先良则忙着规划千亩大坝田园小道,为来年的油菜花节做准备。
" 今年全村种植规模达 2000 亩以上,目前已经完成了 90% 移栽。" 徐先良介绍说," 我们在水稻和油菜两大传统产业种植上下功夫,采取春夏种植优质稻米、秋冬种植油菜的模式,同时从品种和技术上进行改良,把传统产业做大做强。"
而如今赏花经济的火热也激发了乐坪村的发展思路,他们要以这项传统产业为基础,结合旅游业,做到农旅融合发展,用小小的油菜花带动全村的大发展。
而远在坝芒西线的泥河千亩草场上,更是一片葱绿,一群群牛羊在静静地咀嚼着嫩嫩的青草,马儿在远处欢快地嘶鸣。
" 我们祖辈都有放牧的传统,退耕还草后,放养的规模也扩大了。" 见我们到来,水城村牛皮组村民庭华宗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起来," 今年,我放养的羊 50 只、牛 20 头、马 20 匹,整个牛皮组 18 户人家放养的牛、羊规模应该在 2000 头以上。"
旅游火了生态红利竞相释放
" 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坝芒的比较优势,我们立足山水资源禀赋,注重保护山水脉络,做足山地现代农业文章,全力打造秀美乡村、特色景区、集群产业,推动农文旅一体化发展。" 采访中,坝芒乡党委书记潘皇林边走边说道。
近几年来,坝芒乡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让沉睡的这块 " 宝地 " 开始焕发生机,成了体验和游玩观光的好去处。
泥河草场、牛皮坳风力发电站、高科技蔬菜示范园 …… 这些都成了游人网红打卡点,来自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于青山绿水和美丽村落间。
在黔东南州第十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坝芒乡 " 高科技蔬菜示范园区——仙人桥省级森林公园——老蛇冲自然保护区——牛皮坳风力发电场——泥河草场——乐坪油菜花海 " 成了麻江县在西部推出的 " 亚高原野趣休闲之旅 " 精品旅游线路。
期间,游客络绎不绝,山水之间,人们感受了 " 山水入画来,人在画中游 " 的美好意境。
村党支部书记罗传彬告诉记者:" 我们按照‘绿色发展’的理念,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打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
这几年,水城村因势发展瓜果蔬菜产业,打造乡村休闲体验观光带,村民还建起了农家乐,吃上了 " 旅游饭 "。
" 从种植蔬菜到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来这里旅游的人多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 水城村村民杨仁菊说,国庆黄金周,光是泥河组就卖出了 50 多头黑山羊。
" 山还是这片山,但现在打开山门,生态旅游火起来了,也带富了村民。" 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每个村民都滔滔不绝。
如今,一片片绿意盎然的树林、一片片五彩缤纷的花海 …… 生态红利竞相释放,坝芒山更绿、水更清、林更茂、民更富。
贵阳晚报 +/ZAKER 黔东南
李田清 杨光能 顾慧明 姚宁
编辑 段筠 / 统筹 杨秀福 / 签发 吴如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