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在中新广州知识城,随着礼炮声响,数台建筑废弃物运输车从装泥点出发,装泥和运输过程中没有产生黑烟浓尘,这是广州市黄埔区正在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的工作场景。1 月 14 日,黄埔区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绿色低碳示范运营现场启动会在中新广州知识城举行,500 台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绿色低碳示范运营项目就此启动。
据了解,该项目是全国首批、规模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落地示范运营项目,也是 2021 年 8 月份广东省获批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以来,全国范围内首批如此大规模的氢能重载车辆投入运营。
关键零部件黄埔造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3.5 万吨
值得一提是,该项目由黄埔区属国企科学城(广州)环保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采购,车辆关键零部件均在黄埔区研发生产。
" 车辆充氢时间仅需 8 到 15 分钟,一次充氢可行驶 400 公里以上。车辆安装摆臂式全密闭式盖板,能有效控制余泥撒漏和扬尘污染。" 据黄埔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黄埔区作为工业强区,在建项目数量多、体量大,投放运营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对于节能减排、扬尘防治和环境保护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测算,500 辆氢燃料电池建筑废弃物运输车投入运营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 3.5 万吨,减少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 768 吨,将推进全生命周期环保 " 零排放 ",有效解决燃油建筑废弃物运输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加速氢能产业布局 黄埔打造国际绿色能源集聚区
氢能被誉为 21 世纪的 " 最清洁的能源 ",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二次能源。氢能的持续发展,是实现 " 碳达峰、碳中和 " 的重要环节,是走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作为国家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广东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重要依托区、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核心区,黄埔区奋力构建 " 万亿制造 " 的 " 四梁八柱 ",加速氢能全产业链布局,围绕广石化、现代氢能、湾区氢谷等项目打造国际绿色能源集聚区,力争到 2025 年,实现 " 三个 5" 的目标:5000 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500 亿元氢能产业规模,50 万吨碳排放减排量,为实现 " 碳达峰 "" 碳中和 " 的宏伟目标添注强大 " 黄埔氢动力 "。
在系列政策推动下,黄埔区氢能人才、技术和重点项目不断集聚,形成氢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态势。当前,该区依托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等战略发展平台,规划建设了广州国际氢能产业园、湾区氢谷等 5 大氢能产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 200 公顷,着力建设产业生态好、综合配套全、运营管理专业化的氢能产业高端产业园区。此外,黄埔区还设立了规模 50 亿元的氢能产业基金,强化政策资金支持维度。
作为广州市唯一建成具有对外加氢能力加氢站的行政区,黄埔区目前已建成运营东晖、新南、东区、力康、开泰北 5 座加氢站,全市首条 15 辆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首批 41 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已投入示范运营,华南地区首座 70Mpa 加氢站也即将投入运营。
在氢源保障方面,黄埔区一方面推动制氢项目建设,广石化年产 1500 吨燃料的电池供氢中心项目一期已投产;另一方面积极发挥氢能协会作用,鼓励行业协会联合区内用氢企业,通过批量化方式向巨正源等氢气供应商集中谈判采购氢气,降低氢气购置成本。
近年来,黄埔区把 " 碳达峰 "" 碳中和 " 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率先出台了 " 低碳 16 条 "" 氢能 10 条 "" 绿色金融 10 条 " 等系列绿色政策。该区连续四年获得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的称号,相继获得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首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
文图 新快报记者李应华 通讯员 周翼 魏启宇 何嘉杰 李剑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