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锅喽 ",伴随着吆喝声,西固区金沟乡小金沟村的殷梅霞掀开了大蒸笼,热气升腾中,一股股姜黄油香窜出来,鹅黄色的长条形喜馍馍浑身蓬松;
这时刻,同村的张海霞蒸的喜馍馍已经出锅,她正拿着一支沾了红色颜料的笔进行一道重要工序——点馍馍,几个小碎花便为喜馍馍注入了灵魂。
从今年元月份开始,两位农家妇女的生活就变了个天,从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谈中迈向了天天有事干、有钱赚的日子中。每天早晨 5 点钟起床,揉面、擀面、卷馍、蒸馍、出售、收钱,让日子变得满满当当。
一天制作将近 120 个手工喜馍馍,收入 100 多元," 不管销路只管做 " 的固定模式,让她们浑身有干劲,凭力气干活、手艺吃饭不就是咱农家人的本色吗!
喜馍馍是小金沟村的一道传统美食,只有偶尔在嫁娶、办满月等喜事上才配备,是辈辈传下来的一门老手艺,将近 30 年没有 " 抛头露面 " 了,到村里的年轻一辈几近失传。
这次,喜馍馍 " 重现江湖 ",是小金沟村党支部书记牟业琼卖力吆喝出来的。去年 12 月份,牟业琼专门在全村召开了一场动员大会,村里有几户人家积极响应,重新支起了蒸笼,盼望着能靠喜馍馍给家里添点零花钱。
重拾喜馍馍,是牟业琼思考良久的事。他说的实在:" 我们村地处偏僻,除了百合外没有更好的产业。在我们村,喜馍馍其实是一种礼品,我就发动大家利用农闲时节蒸馍馍,喜馍馍是纯碱纯手工制作,肯定有人买,这也为乡村振兴出点力,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不要把我们村丢下。"
小金沟村共有 330 户人家,全村主要的产业靠种植百合。这几年,百合的价格连年下跌,给农户造成一定的损失。由于村里离城区比较近,很多人撂下百合地进城务工了。
眼瞅着,村里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村委会就千方百计带动老百姓增加收入,想办法让大家参与进来。村里还提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断,事事有人管,团结起来走共同富裕道路。
当听到村干部承担起了喜馍馍销路问题时,刘晓琳第一个站出来响应:" 我没多少文化,也没见过啥大世面,就靠一双手给家里添点零花钱,把日子过起来,村干部们在前面引路,希望这个馍馍能够走出我们小金沟。"
的确,村干部通过网络、抖音、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进行销售宣传,小金沟村的喜馍馍正慢慢走出农家小院,在乡村振兴路上飘出了一缕缕乡野的清甜!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西固区融媒体中心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