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1-19
兰州市3个集体及4名个人荣获全国“七五”普法表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为发挥表彰先进典型的激励作用,进一步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近日,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印发《关于表彰 2016 — 2020 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的决定》,全省 31 个单位被评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33 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普法工作先进个人,13 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其中,兰州市教育局、西固区司法局及 4 名个人榜上有名。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街道办事处获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

据了解,我市 " 七五 " 普法期间,我市始终坚持把普法工作作为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来抓,高站位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标准落实。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我市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委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设立了普法和依法治理专项协调机构,形成了市县街村四级联动、" 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全社会参与 " 的 " 大普法 " 工作格局。制定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要点,明确了普法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和举措,各县区、各部门结合实际,分别制定了符合实际的 " 七五 " 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工作计划,确保普法工作有序推进。将 " 七五 " 普法工作纳入 " 十三五 " 规划和全市目标责任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同部署、同落实。制定《兰州市实行国家机关 " 谁执法谁普法 " 普法责任制实施意见》,两批次公布了普法责任清单,全面落实 " 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 " 的普法责任。积极打造高、专、精、兼相结合的普法队伍,组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 30 余支,开展普法培训 50 余期,法治宣讲 8200 余次。将人均普法经费标准由每年 0.5 元提高到 1 元,先后投入 6000 余万元工作经费,为普法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将普法考核纳入市管班子和市管干部考核,纳入综合绩效考核、平安建设考核,纳入精神文明创建考核,制定出台《兰州市 " 七五 " 普法工作考评办法》《兰州市国家机关 " 谁执法谁普法 " 普法责任制考评办法(试行)》,将平时考核与定期督查相结合、全面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开展督查检查 30 余次,下发年度通报 4 期,推动普法工作扎实开展。

以 " 法律八进 " 为载体,分重点、分层次开展 " 法律八进 " 活动,精准化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实现全覆盖式普法宣传。坚持领导带头,积极开展 " 法律进机关 "" 法律进单位 " 活动。紧盯关键少数和重点对象,把法治学习纳入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班次和教学计划等 5 个方面,通过会前学法、法治讲座、网上学法、旁听庭审等形式强化法治理论学习。先后开展理论中心组学法 3000 余场,机关干部学法 1000 余场次,领导干部讲授法治课 600 余场,普法知识测试 8000 余场,持续提升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坚持普治并举,积极开展 " 法律进社区 "" 法律进乡村 " 活动。实现 " 一村(居)一法律顾问 " 和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开展街道(乡镇)、村(居)" 两委 " 干部和法律明白人法治教育活动 120 余场次,培养法律明白人 6.4 万余名。大力实施 " 六个一 " 工程,组织送法进社区、乡村 600 余场次,咨询人数 30 余万人次,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坚持多措并举 , 积极开展 " 法律进学校 " 活动。设立中小学法治知识课程、建成标准化模拟法庭,组织 20 万余名学生积极参与 " 学宪法、讲宪法 " 活动,先后建立市级法治示范校 150 个、大中小学法治示范基地 11 个,法治副校长覆盖率达到 100%,不断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坚持诚信守法,积极开展 " 法律进企业 " 活动。以创建 " 诚信守法企业 " 为载体,持续健全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和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开展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 63 场次。设立企业红黑榜,发布红榜企业 2348 家,黑榜企业 657 家。开通 12351 职工维权热线电话,监督企业落实法律责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持法教结合,开展 " 法律进宗教场所 " 活动。建立宗教界人士培训基地,逐年对宗教信息员、民族宗教专干、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法治培训。开展 " 和谐寺院 " 创建和 " 宗教慈善周 " 活动,有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法律法规,常态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做到普法工作和民族宗教工作 " 两手抓、两促进 "。坚持法律滋养社会细胞,全面开展 " 法律进家庭 " 活动。将法治宣传教育纳入 " 平安家庭 " 创建活动,开展 " 把爱带回家 "" 百场家庭教育公益讲堂 " 等活动 500 余场次,培植省级以上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 10 个。积极打造 " 妈妈禁毒队 " 等志愿服务品牌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800 余场次,真正以家庭小平安,促进社会大平安。

坚持创新普法宣传载体,积极探索 " 普法 +X" 宣传模式,不断拓展社会法治宣传教育广度和深度。突出重点抓普法,强化 " 普法 + 宪法、民法典 " 宣传。突出宪法宣传,将宪法学习纳入全市党员干部廉政考试,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培训,组织宪法宣誓 473 人次,开通首列宪法宣传主题地铁专列,开展 " 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 " 主题宣传教育和 " 宪法宣传周 " 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开展 " 美好生活 . 民法典相伴 " 巡回宣讲报告会、讲座 110 余场次,集中宣传 620 余场次,发放《" 民法典十进 " 系列普法宣传册》10000 册,持续营造浓厚的学习宣传氛围。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活动,举办法治宣传 4 万余场次,印发宣传资料 300 万余份。围绕中心工作抓普法,强化 " 普法 + 重点 " 宣传。严格落实 " 以案释法 " 制度,有效开展 " 以案释法 " 竞赛和庭审直播活动,持续开展脱贫攻坚、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法治乡村建设、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疫情防控等中心工作的法治宣传工作。疫情防控期间,组织 1300 多名法律工作者深入各类企业开展 " 一对一 " 法治体检 700 余次,讲解法律知识 450 场次。利用媒体抓普法,强化 " 普法 + 媒体 " 宣传。借助阵地抓普法,强化 " 普法 + 阵地 " 宣传。坚持宣传跟着阵地走、阵地围绕需求建,积极开辟移动、固定等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阵地。全市建成的固定式普法阵地包括法治文化广场、公园 53 个,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 57 个,法治文化宣传栏 1225 块,建成乡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 1335 个," 农家法治书屋 "730 个,覆盖率达到 100%。先后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 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6 个。利用普法地铁专列、公交法治文化车厢、法治宣传出租车建成移动式普法阵地,不断增强普法实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持续完善依法决策、依法审核、依法公开程序机制,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新时代法治建设的新需求新期待。11 月,兰州市印发《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 — 2025 年)》,明确了全市实施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在 " 八五 " 期间,兰州市将全方位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把握新重点、丰富新载体,不断提升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同时将抓牢新抓手、促进新增长,不断丰富法治文化,以高质量普法服务为兰州 " 十四五 "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烁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韩彤

相关标签

考核 司法部 子和 绩效考核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