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1-20
深晚报道|封控区内每天爬楼上门采样近3000人 罗湖区慢病院医护还要管居民开不开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11 日,罗湖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新增 4 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 3 例居住在罗湖区清水河街道鹤围村,当天,罗湖区新冠疫情防控指挥部划定鹤围村 31 栋至 92 栋为封控区。从那天起,30 名来自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的医护人员奔赴一线,每日为封控区内 62 栋楼栋、近 3000 人开展采样工作。

以专业态度应对身心双重压力

1 月 10 日晚,这 30 名医护人员被安排前往清水河街道章輋村开展采样任务,于是,在 1 月 11 日收到通知时,他们以为还是同样的采样任务,只拿了手机自行打车前往指挥部集合。当到达现场后,才通知工作地点临时改变,大家徒步走到鹤围村。医护人员们这才意识到,自己将要在封控区开展采样工作,在结束采样任务前大家只能住在隔离酒店里了。

尽管事发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做任何准备,但谁也没有怨言,而是立即联系家人、朋友送日用品到酒店。自此,他们开始了 " 封控区——隔离酒店 " 的两点一线生活。

" 昨晚和孩子视频的时候,孩子都快不认识我了。" 一名采样员说。原来她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小宝宝今年刚上幼儿园,近 10 日的分离让小宝宝对妈妈的记忆有些模糊了。

面对临时的任务,这些采样员都 " 舍小家,为大家 ",他们的家人也都支持他们的抗疫工作,坚强的后盾消除了采样员的后顾之忧。" 我父母让我不要担心家里,做好防护。" 另一名采样员说。

事实上,采样员不仅仅负责采样,在 " 扫楼 " 入户的过程中,他们还要对住户科普疫情防控知识、对住户进行心理支持、保护协助他们扫码的安保和街道工作人员。封控区内大多是七八层高的楼栋,且没有电梯,上门采样时,采样员只能一层一层地爬上去。一些楼栋的楼道比较狭窄、光线较暗,加上采样员的防护面屏和眼镜经常起雾,遮挡了视线,爬楼梯过程中还有摔跤的风险。

除了爬楼梯时存在风险,采样员穿着防护服不管做什么都会造成体力快速流失," 想喝水、想吃东西、有尿意等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采样员说。但穿上防护服后,除非特殊情况,必须要坚持到采样结束才脱下,这些困难只能尽力克服。

此外,采样员还面临着心理上的压力。每天工作的不确定性,也在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在突发事件面前,他们也难免有情绪的波动。" 封控区外面,还有我们牵挂的家人、朋友和同事," 一位采样员说," 但我们还是要以认真、耐心的态度,发挥出专业的水准。"

▲ 1 月 18 日,封控区内的小朋友为采样员赠送了自己画的画。

封控不封爱 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稳住人心

前往鹤围村封控区的医护队伍中,有 5 名精神科医生、2 名心理咨询师、若干公卫医师,他们组成了一支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他们首先收集了封控区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名单,由封控区外的同事加强电话随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提供寄药服务。采样团队成员的心理状态也在他们关注范围内,他们为每位采样员发了一封信和一本安心手册,向他们介绍心理热线,力图稳住 " 采样大本营 " 的人心。

封控区内一位居民拨打心理热线求助,他表示自封控之后,他情绪有些焦躁。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心理咨询师定期给他回电,为他做心理干预,教他调节情绪的方法。在心理咨询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与关心下,这位居民的情绪平复了许多。

" 我们在春节前抽中了新冠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盲盒!" 一位采样员开着玩笑说," 很多人都在担心,会感染、会回不了家、会误事、会有损失,但我们有经验、有底气,不怕打这场仗!" 连续 10 日的战斗,换来封控区居民的安心。面对重重的困难和压力,他们的坚持,让人们看到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精神和责任担当。

附件:罗湖区慢性病防治院赴清水河管控区采样员名单

肖可、王简、刘瑶、赵丹、黄颖、黄婵、王泽辉、冯钰洁、林淑兴、蓝文静、刘洁英、张丽银、沈玉蓉、马万成、田园、邹永霞、王兴鲍、谢奎、邓玲、王思佳、林丹、刘芳、陈可祺、谢磊、成凌、杜修本、吴新越、卓闻胤、张建霞、张元东

深圳晚报记者 李娴 实习生 辜晓晓

相关标签

新冠 幼儿园 确诊病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