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东南 2022-01-21
贵州90后侗族女孩放弃年薪50万工作,回乡传承“侗族大歌”,完成父亲遗愿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贵州黎平 90 后女孩张国丹,为完成父亲遗愿,放弃在广州年薪约 50 万的工作,回到贵州老家,传承家乡文化“侗族大歌”,被众多网友点赞。

回家奔丧

无意发现父亲记录的侗歌资料

1990 年出生的张国丹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侗族姑娘,用她的话说,“我会讲的第一句话是侗话,会唱的第一首歌是侗歌”。

19 岁时,她如愿考取了外省大学的旅游管理与服务专业,毕业后在广州做外贸工作,收入也不错。

△ 张国丹在广州工作时期

2015 年冬天,她收到了父亲意外离世的消息。回家奔丧时,她发现了父亲留下的大量珍贵侗族大歌影像,以及父亲手写的侗戏台本。

△ 张国丹的父亲

“父亲原来是一名村医,对侗歌有着深厚的感情。侗族大歌没有文字,只能靠歌声一代代传下来。于是他就去各个村寨收集曲子,并用汉字把旋律写在侗戏台本里。”

张国丹说,父亲去世后,母亲本想把本子烧掉,被她发现后拦下了,但三大箱本子最后还是只留下了一点。

△ 张国丹父亲生前的日记

放弃高薪工作返乡

传承侗族大歌

父亲对侗歌的热爱,深深打动了张国丹。她看着本子中未完成的记录,想起父亲挂在嘴边的担忧:“等我们不在了,这么多侗歌传给谁呢?”

想到这,她毅然决定放弃广州的工作,回到家乡完成父亲遗愿。

“当时母亲很不理解,她说你有一份好工作,这样在家待着,大家还不说闲话?”张国丹却说,父亲会理解的。

△ 张国丹拍摄的一部微电影中,母女关于回乡意见发生分歧。

之后,张国丹一边改造鱼塘,卖鱼赚钱维持生活,一边投入到收集侗歌中。

在张国丹的家乡,祖祖辈辈传歌。他们以唱歌为乐、以会唱的歌多为荣。也正是如此,侗家人把他们的大歌唱成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线上销售带动乡亲致富

希望家乡越来越好

2017 年,张国丹带动大家尝试拍摄短视频,希望把侗族大歌、侗族文化以及侗族人的日常展现给外界。她穿着民族服饰唱歌、做饭的视频,吸引了不少粉丝。

2019 年,她发布了一个“石臼里冲辣椒”的视频。视频中的辣椒颜色鲜亮、卖相十足,粉丝纷纷留言询问,这辣椒卖吗?

这让张国丹萌生了在线上销售当地特产的想法。“我们这里的大米、香禾糯都很好,之前大家不了解,销路比较窄。”

于是,张国丹编带着乡亲通过直播,将当地农产品和刺绣品进行线上销售,很快订单纷至沓来。

“我现在和村子里乡亲一起做,大家都有了很不错的收入。”

△ 张国丹的家乡

张国丹说,我想通过展现家乡的民族文化和风貌,让更多的人到这里旅游,带动家乡经济发展,让家乡越来越好。

来源 央视新闻、大米视频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标签

贵州 广州 90后 大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