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把锯子当二胡拉,在都市逛庙会 …… 古都南京非遗家底丰厚。1 月 22 日上午,南京古都学会召开古都南京 " 非遗 " 之窗挂牌仪式。现场,南京德裕堂仿古牙雕 、南京龙潭金箔锻制技艺、南京盛峰雨花茶制作技艺、南京蔡明义锯琴艺术等南京 27 个非遗项目被授牌。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在全国十大著名古都中,把非遗纳入南京古都历史文化研究范畴的,南京是首家。
门类众多,27 个项目被授古都 " 非遗 " 之窗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被授予 " 非遗 " 之窗的 27 个项目,门类众多,有古琴技艺 " 南京桂世民古琴技艺 " 和 " 南京幽都工坊古琴斫琴技艺 ",有医学手法 " 南京丁氏痔科医术 ",有花灯制作 " 南京顾业亮秦淮灯彩 ",还有南京盛峰雨花茶制作技艺、绿柳居素食烹制技艺、江苏酒家京苏大菜、曹瑞华金陵菜肴等一大批美食,更有世界级非遗云锦织造技术 " 南京云锦承创织绣 "……
挂牌仪式现场,南京古都学会会长杨新华说:" 拥有 2500 年城市史的南京,非遗项目众多,历史悠久,值得研究。作为研究南京历史文化的古都学会,有责任宣传和推广这座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以云锦为例,从诞生至今到现在已经有 1700 余年的历史,从皇家宫廷御用走进千家万户,如何 " 守 " 住记忆,并激活它魅力,是值得研究探讨的课题。
因此,南京古都学会决定给相关非遗项目挂牌,授予 " 非遗 " 之窗荣誉称号。
锯子当二胡,他把 " 鲁班锯琴 " 带向世界
△蔡明义演出
把锯子当二胡拉?没错,这正是蔡明义的 " 绝活 ",他告诉记者,九十三年前大名鼎鼎的人民音乐家聂耳也曾用鲁班锯奏过曲子。
蔡明义说,锯琴艺术以人们生活中使用的手锯为发音体,通过马尾弓在锯背边缘上的适度运行,产生声音,又通过锯子弯曲度大小的控制,发出抒情优美、委婉动听的音乐。
△蔡明义演出图
蔡明义介绍,刚开始练习时,他买过很多手锯,但都不满意。" 我从鲁班使用的大锯片运行产生的声音中获得灵感,自制了一种上下一样宽的‘鲁班锯琴’,这是独一份。" 蔡明义自豪地说,他的锯琴,是自己到锯木厂,找了两段 10 厘米宽的锯条,安上手锯把手,自制而成的。
用这把独一份的锯琴,蔡明义在首届文化传承和创新国际论坛上进行了表演。在台湾国际锯琴音乐交流演奏会上,他演奏的锯琴独奏《草原牧歌》荣获演出金奖。此外,他还四次赴美,走进过耶鲁等诸多大学,把用中国 " 鲁班锯琴 " 演奏的世界经典音乐带到世界舞台。
都市也有庙会,大仙寺庙会已连办 7 年
在入选的 27 个非遗项目中,大仙寺石山庙会名列其中。
作为代表前来领奖的大仙寺义工张晶晶告诉记者,石山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相传,曾有三位仙人在这里治病救人,而农历十月二十三日连续三天是这三位仙人的生日,每年这时都有不少人来到大仙庙,拜仙求福。久而久之,逐渐形成持续三天的大仙山石山庙会。民国年间,不仅有本地人,连上海、广东和港台等地都有香客前来。舞狮子、打腰鼓、踩高跷、唱小曲、做买卖 …… 庙会上,来自四面八方的艺人和买卖人都聚集在这里,热闹非凡。
原本民间自发形成的庙会,随着参与的人越来愈多,近年来,也进行了组织管理。
张晶晶介绍,石山庙会已经成为一种民俗文化节。现在的庙会,大家可以在戏台上自娱自乐唱大戏;在商品一条街上找 " 宝物;吃南京小吃、品素食,喝禅茶;看非遗传人、民间手工艺者现场表演;参观精品瓷器、书画展;还可以参加名老中医现场大型义诊 ……
现代快报 + 记者 胡玉梅 张文颖 / 文 徐洋 / 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苏湘洋)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