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新昌村为主的高原夏菜种植基地、源泰村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段家川村为主的畜牧养殖基地、华家井村为主的向日葵种植基地、建新村为主的苜蓿饲草种植基地 …… 去年以来,兰州新区秦川园区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村民的干劲越来越足,绘就了产业振兴、农民幸福的新画卷。
特色产业发展促增收
隆冬时节,走进新昌村菜篮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村民们正在利用晴好天气加工中药材,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 我们现在做的是中药材初加工,冬季农闲时间一个月下来能挣 3000 多块,挺好的。" 村民石彩虹正动作娴熟地将黄芪切段、扎捆,在家门口干活,有钱拿能顾家,这让她欣喜不已。
新昌村是秦川镇 14 个保留村之一,近年来,该村瞄准兰州市、兰州新区果蔬供给市场,搭乘国家级新区建设的东风,采取 " 致富能人 + 基地 + 合作社 + 农户 " 的运营模式,先后成立兰州新区新昌食用菌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兰州菜篮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个合作社,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带动本村及周边农户种植西蓝花、莴笋、甘蓝、荷兰豆、花菜等蔬菜近万亩,还扩大到种植药材黄芪、党参。借助电子商务、航空快递等现代市场营销方式,进一步提升 " 北菜南销 " 的果菜数量和经济效益,开拓瓜果蔬菜等生鲜产品的市场空间,带动传统农业加快转型升级。2021 年以来,累计销售蔬菜 500 多万元,吸纳本村社员 185 户入股合作社,解决农村劳动力临时就业 200 多人。
" 如今,我们高原夏菜的种植面积已达 6000 亩,党参、黄芪等中药材种植 320 亩,明年,我们计划采用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 基地 + 冷链 + 农贸市场的运营模式,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实现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管理和市场化销售,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新昌村专职化书记姚建维说。
龙头企业带动强信心
2021 年以来,秦川镇把发展畜牧养殖产业列入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推进畜牧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孔伟刚是秦川镇尹家庄生猪养殖大户之一。一直以来,生猪的销售是他最头疼的问题," 猪养得好不如卖得好 , 我有 180 头猪,往年都是卖给中间商,遇上行情不好的年份,价被压得很低,现在我们园区有了屠宰场,就省去了中间商赚差价。"
2021 年 12 月,秦川园区西部高金食品 ( 兰州 ) 有限公司百万头生猪定点屠宰项目建成试生产。这是兰州新区首家生猪定点屠宰厂,日均屠宰量超过 120 头,正式投产后可年产热鲜肉 2.4 万吨、冷鲜肉 3.4 万吨,年销售冷冻猪肉 1.6 万吨、销售副产物 100 万套。该项目的投产运营,标志着园区集 " 饲草种植、饲料加工、繁育养殖、屠宰深加工、冷链物流和肉食品加工 " 为一体的全域现代循环农业产业链基本形成,极大带动了全镇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
" 秦川镇目前规模化养殖生猪的有 56 场 ( 户 ) ,年出栏量在 62000 头左右,西部高金食品 ( 兰州 ) 有限公司生猪定点屠宰厂的建成生产,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公司 + 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带动中小养殖场 ( 户 ) 加快补栏增养,建立稳定的生产、加工、销售利益联结机制,推进繁养育、产加销一体化,推动全镇畜牧产业发展,促进养殖户增收。" 秦川镇镇长王海文说。
如今,秦川镇蔬菜种植 7000 亩,年产量 16287 吨;中药材种植 1186 亩,年产量 398.35 吨;肉羊养殖 43000 头,年出栏 19000 头;猪养殖 49800 头,年出栏 21900 头,逐渐形成以企业、合作社带动,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的种植模式,为加快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促进农民增收增加了新动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建平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