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南 2022-01-26
《农民日报》聚焦贵州黔南:茶树资源圃 留香在人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 月 26 日,农民日报刊发《贵州省黔南州:茶树资源圃 留香在人间》,报道了黔南茶叶研究基础薄弱,存在种质资源、新产品开发研究严重不足等瓶颈问题,如何推动茶产业发展?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是个意义深远的举措。具体报道如下:

冬雨纷纷,位于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大塘镇新光村的茶树种质资源圃依然生机勃勃。

这 100 亩的茶树种质资源圃内,扦插种植了 486 份茶树资源。" 这些品种都是我们前几年从黔南各地搜集来的,此前有 500 多份,目前存活下来的有 400 多份。" 贵州省黔南州政协主席、州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魏明禄说,这个茶树资源圃,将会成为未来都匀毛尖品牌发展的关键。

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 20 多个适宜种植绿茶的省份,长期以来普遍种植的是福建的福鼎茶种,都匀毛尖也不例外,全州 160 万亩茶园,所种植的黔南本地茶树种不足三成。

都匀毛尖要走出去、走得更好,就需要正本清源,有自己的当家品种。近年来,黔南州委、州政府在发展壮大都匀毛尖茶产业的一系列战略部署中,特别提出了调整茶树种植结构的工作思路,省内外专家在对都匀毛尖 " 问诊把脉 " 过程中,也提出了大力发展贵定鸟王种、都匀毛尖原种等本地茶树种的宝贵意见。

为做出独具黔南特色的茶产业,2017 年初,黔南州政协组织了一次大规模茶产业调研。调研中发现,黔南茶叶研究基础薄弱,存在种质资源、新产品开发研究严重不足等瓶颈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魏明禄牵头,从黔南州茶办、平塘县、都匀市抽调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对全州茶树种质资源开展野外普查调研。一年多的时间,普查组走遍全州有茶树生长的山野乡村。" 普查组野外普查跑了三遍,第一遍是找到茶树种在哪里,第二遍是取枝条进行扦插繁殖,第三遍是将没有繁殖成功的重新取枝。" 魏明禄说,这次普查调研,人车行程 4 万多公里,采集叶、花、果等有价值的实物标本 416 份,拍摄图片 400 余张,获得 1.75 万个数据,基本摸清了茶树品种资源的 " 家底 "。

2019 年,500 份茶树资源被扦插种植到了新光村山上,茶树资源圃也正式建立。经过两年多的培育,茶树资源圃里的茶苗个头也长了不少。

" 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个纵行,就是一个种质资源。" 魏明禄说," 我们对扦插的茶苗培育、观察,进行生成分检测、茶类试制性研究和新品种选育等工作,从中选出芽头壮、产量高、在经济学和植物性学上都比较优秀的单株,再进行繁殖、选育。"

2021 年初,黔南州政协以及茶办相关工作人员在资源圃内选取了 20 多种茶芽进行检测,检测出了 7 个优质品种。" 我们打造这个资源圃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选育出优质的、具有黔南特色的茶叶品种,二是保存我们现有的茶树资源。" 魏明禄表示。

400 多份品种、成百上千的实验数据,是如何分辨、收录、整理并投入应用的呢?" 我们建立了资源信息数据库和标本陈列室,把每一株茶树种质标注好,茶树生长的情况、原产地、芽、叶、种子,以及相关性能等数据都在电脑上记录得清清楚楚。" 魏明禄说。

魏明禄表示,在品种选育利用方面,黔南州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单株选育,已发现的 354 个茶树类型中,有 131 个类型开展了单株观测,有 108 个类型开展了群体种扩繁,综合性种质资源圃建成后将开展所有类型的单株选育以及加工技术研究。从资源普查和单株选育的情况看,黔南州茶树优势性状类型较多,通过努力,有望培育出 5-8 个优良品种,为黔南州茶产业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如今,这片茶树种质资源圃,已经由黔南州政协移交给黔南州农业科学研究院(都匀毛尖茶研究院)。" 这是资源圃最好的归宿。" 魏明禄说,他相信黔南州农科院能将这片资源圃管理得更好、发展得更好。

数据显示,2021 年,黔南州茶园投产面积 118.2 万亩,产量 5.2 万吨、产值 88.93 亿元,全州茶叶企业(合作社)802 家,茶叶从业人员 40.86 万人,茶农年人均收入 1.23 万元。根据《2021 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都匀毛尖品牌价值达 40.2 亿元。

魏明禄表示,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是个意义深远的举措。通过优势茶树品种引领、做示范、强文化,加大资金投入、科学管理,把茶产业做大做强,不断推动茶产业发展,提高竞争力,把黔南的茶产业推向前沿。

来源 农民日报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