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下,科研攻关尤为重要,特别是新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即 " 两新 " 组织,下同)中高新科技企业的党支部党员用科技力量,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使每个基层党组织成为基层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强堡垒,而作为一名党员,他们更是以主动担当的实际行动来践行共产党员的使命。
华大 " 火眼 " 实验室总指挥杜玉涛:分秒必争,用硬核科技提高检测效率
战 " 疫 " 的过程,是党员的 " 试金石 ",危难之时显身手,关键时刻见精神。十九大党代表、华大集团党委书记、华大基因常务副总裁杜玉涛是华大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总指挥,她曾说过:" 哪里有疫情,华大人一定会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为精准检测贡献科技力量。"
▲华大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总指挥杜玉涛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在华大基因,杜玉涛除了是业务上的带头人,还是一名率先垂范的党员先锋模范。
自深圳发生本轮疫情以来,杜玉涛便带领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团队严阵以待,迅速集结抗疫力量投入战 " 疫 ",打响了家门口的抗疫保卫战。华大基因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检测能力为 6 万日通量,10 混 1 每日最高可检测 60 万人份。截至 1 月 20 日,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已完成超 440 万人份检测,样本包括深圳盐田、龙岗、罗湖、福田等区。
2021 年 1 月,河北省出现多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疫情发生后,作为石家庄人的杜玉涛第一时间主动请缨,被火线任命为河北 " 火眼 " 实验室总指挥,带领团队从深圳出发,奔赴河北石家庄千里驰援,她说," 我选择回石家庄抗疫没有任何犹豫。"
杜玉涛在前往石家庄的路上,看到大街上寂静冷清,她哽咽道,"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石家庄。" 虽然常年在外地,但是往常石家庄的春节都是喜气洋洋,而现在全部按下了暂停键。
当华大 " 火眼 " 来到石家庄,正好赶上 2020 年度以来北方最剧烈的降温天气,当时天气预报显示外温是零下十八摄氏度,杜玉涛表示,她虽是石家庄人,但印象中也从没经历石家庄这么冷的冬天。
寒流的侵袭也为抗疫团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我们第一批抵达人员大多是南方人,且当时没有空调、暖气,有的同事还穿着九分裤,露着脚踝,我自己一下车也感觉整个人‘冻透’了。" 杜玉涛回忆道,即使穿上了最厚的衣服,也依然抵御不了当时的寒冷。
但和病毒拼速度、抢时间,是这场较量制胜的关键。杜玉涛表示,面对疫情,他们要做到分秒必争,早一天、早一分钟、早一秒出检测结果都可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为了快速提升石家庄的核酸检测能力,华大基因仅用 10 小时基本建成河北 " 火眼 " 实验室,21 小时投入使用,每日最高可检测样本量达 100 万人份。杜玉涛介绍,此次开建的气膜版 " 火眼 " 实验室,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搭建,而且便于运输。气膜舱充满气体只需 50 分钟左右,在充气状态下,它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但是放气了之后可以压缩、折叠、进行快速运输,大大提高整体效率。
华大河北 " 火眼 " 实验室在助力石家庄全市完成核酸检测工作中,用硬核科技力量,以 "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 的战 " 疫 " 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最终,华大河北 " 火眼 " 圆满完成超 757 万人份核酸检测任务,河北 " 火眼 " 总指挥杜玉涛获得了时任河北省省长的感谢信。
▲河北 " 火眼 " 实验室
"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精准、快速识别病毒传播是关键 " 这是杜玉涛常说的一句话。新冠疫情发生初期,她带领抗疫团队建立华大 " 火眼 " 实验室,极大缓解了武汉等 13 个国内城市在疫情防控中的检测压力,并向十余个国家整体输出 " 火眼 " 实验室模式。截至 2021 年 6 月底,华大基因累计在海外启动 " 火眼 " 实验室超过 90 个,分布在 30 余个国家和地区。华大基因 " 火眼 " 实验室已经从中国走向世界,成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新冠疫情的 " 前哨 "。
作为一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杜玉涛亲身经历和见证了国家科技创新的飞跃。" 我非常庆幸自己能从事这样一份可以造福人类的事业。" 杜玉涛说,华大集团党支部着眼于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把完成重大任务作为试金石、磨刀石,发挥华大集团党组织人才、技术、平台等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助力科技攻关、疫情防控等,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发挥 " 硬核 " 作用。
▲深圳 " 火眼 " 实验室
机器人 " 志愿者 " 赵广超:为一线医护人员筑起抗疫科技防护墙
毗邻深圳大学城的南山智园,有 14 栋办公楼宇,引入了 114 家高新科技企业,每天进出园区的常驻员工有约 15000 人。深夜时分,四下无人,室内闪过一阵又一阵紫色的光,白色的身影划破了此刻的寂静。这些正在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内忙碌执行消杀任务的白色身影,不属于传统的医护人员,而是来自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 优必选科技 ")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ADIBOT 净巡士正在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执行消杀工作。
面对深圳 "0107" 疫情,南山智园党委第一时间响应防控要求,实实在在 " 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同时,深圳各行各业都积极行动,展示了疫情防控的 " 深圳速度 " 和 " 深圳智慧 "。其中,优必选科技党支部响应南山智园党委号召,主动派出自主研发的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ADIBOT 净巡士,帮助南山智园党委完成党群服务中心每天的消杀工作,每天消杀 2 次,单次消杀时间约 30 分钟,就能完成 950 平方米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内部环境的消杀工作,以硬核科技助力抗疫。
优必选科技产品经理赵广超介绍,ADIBOT 净巡士新建消杀任务后,可定时定点自主完成消杀任务,并可以设置智能门禁牌,防止有人闯入消毒环境。机器人在感应到环境安全后便会自动开启工作,全程无需人工干预。除了在南山智园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消杀,优必选智能机器人还各司其职,在深圳隔离酒店负责指引、测温和物资派送等服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科研人员,同时又是党员的赵广超表示,他有责任、有义务做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他回忆道,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恰值春节之际,企业全体员工听从防疫指挥居家办公,赵广超也不例外。" 在此期间,公司主动响应科技抗疫号召,结合现有的技术和产品,为国家研发出适用于当下防疫要求的机器人。"
▲优必选技术人员正在为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ADIBOT 净巡士制定消杀路线。
作为一个产品经理,既是需求发出方,同时也是统筹方。一款机器人的研发,从研发初期的雏形到具体落地应用,赵广超前期需要跟前后端技术人员和供应商不断地联系。" 当时时间紧急、情况特殊,我都是通过电话去沟通联系。此外,线上沟通也存在一定难度。" 但赵广超和研发团队力排众难,硬件、软件、算法团队三线并行,在不到 20 天时间里研发出了三款防疫机器人及智慧防疫解决方案,这对赵广超他们来说是 "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他们却做到了。
2021 年 9 月,优必选科技收到深圳集中隔离观察酒店——禧程酒店的需求,需要在两周左右的时间内,用智能机器人提供全场景防疫功能。由于隔离酒店的环境非常特殊,为了有效隔绝传染源、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隔离酒店要求机器人不论遇到任何特殊情况,都要完全实现自主操作。为了提高机器人的鲁棒性,确保机器人提供稳定服务,在项目交付期,赵广超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到凌晨。" 累但是充实。" 赵广超表示,前方医务人员、志愿者为市民安全筑起一道抵抗疫情的 " 铜墙铁壁 ",而他作为 " 两新 " 组织中的科研人员,便尽自己所能,争分夺秒研发抗疫科技产品,为他们 " 遮风挡雨 "。
▲优必选紫外线消毒机器人在深圳隔离酒店走廊执行消杀任务
深圳晚报记者 郑淑仪 实习生 朱懿 / 文 张焱焱 / 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