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虎年春节,合肥经济发展喜报频传:2021 年,全市 GDP11412.8 亿元,继上年再上一个千亿台阶;GDP 同比增长 9.2%,增速创 2016 年以来新高。
凝心聚力向未来,难中求成开新局。这份来之不易、令人喜乐的丰硕成果,来自全市各县(市)区、开发区的奋勇争先、拼搏实干。2021 年,肥西县成为安徽省首个 " 千亿县 ",合肥经开区首次挺进 " 全国十强 "。全市高质量发展稳步迈进," 十四五 " 开局良好。
瑶海区
在 " 双示范、过千亿 " 征程上展现转型风采
2021 年,围绕合肥市对瑶海区 " 建设产业转型示范区、老城区更新改造示范区,早日建成高质量发展千亿区 " 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该区不断开创产业转型、城市更新和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新局面,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02.6 亿元,三产结构为 0.03 ∶ 32.75 ∶ 67.22,第三产业占比进一步扩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中国网谷。(来源:瑶海发布)
产业立区,成为瑶海经济唱响转型崛起的 " 主旋律 "。数据显示:2021 年,该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3.3%,位居四城区第一。围绕中国网谷 " 一谷三基地 " 产业布局,全面打造联动建设、协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31 家,增幅达 6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 16.7%,战新产业产值增长 23.8%;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增速分别为 62.1% 和 30.7%,高于全市平均增速 52.5 和 13.3 个百分点。另外,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高达 3.2 万户,同比增长 27.7%。
合肥万亿征程上的瑶海活力背后,是努力和创新。该区成立全省首支大健康产业基金,设立 " 专精特新 "、东部新兴产业基金,总规模 11 亿元;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政务服务事项 " 一件事一次办 " 全覆盖,人社快办服务成为全省示范;长江 180 艺术街区成为省级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并获批国家 3A 级旅游景区,工业遗产 " 蝶变 " 为城市文化新名片,合肥东部新中心公服、路网、安置、生态、土壤修复五类项目齐头并进,中国安徽服装原创设计小镇启动建设。
庐阳区
加速构建 " 一核一地一中心 " 城区发展新格局
2021 年,庐阳区锚定 " 全力服务保障世界级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着力建成彰显合肥历史文化核心区、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 崭新定位,加速构建 " 一核一地一中心 " 城区发展新格局。
初步核算,该区地区生产总值 1230 亿元,服务业增加值 10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860 亿元,同比增幅均达 8%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230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0.9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3%,进出口总额增长 3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 6 万元,增长 10%,跑赢 GDP 增速,综合实力提升至全国第 85 位。
庐阳风光。
一年来,庐阳区金融业、商贸业、建筑业、新兴产业等主导产业体系扬优升级。全区金融机构 331 家,省级以上总部 53 家,金融业增加值和税收占全市比重三成以上。全区限上零售额突破 530 亿元,稳居全省首位,淮河路国家级示范步行街创建扎实推进,主街及 15 条后街小巷完成改造,年销售额突破 110 亿元,成为全省首条百亿街区。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 219 家,建筑业产值同比增长 20% 以上。
蜀山区
地区生产总值跨越两个百亿台阶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 年,蜀山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0.6 亿元,连续跨越两个百亿台阶,经济总量在千亿能级上保持合理增长,经济延续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匡河两岸初冬美景。全媒体记者 宋炎骏 摄
主要指标持续领先,经济运行稳步向好。其中,建筑业产值高速增长,142 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621.8 亿元,同比增长 31.2%。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实现限上消费品零售额 224.81 亿元,同比增长 11.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66.68 亿元,同比增长 11.8%。重点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围绕环境产业、数字经济、文化创意,实施 " 提质扩量增效 " 行动,做好强链补链文章;2021 年 1~11 月,规上服务业企业完成营业收入 526.5 亿元,同比增长 36.1%,现有的服务业 10 个行业门类全部实现正增长。
启动 " 全域科创 " 战略,深化与中国科大、安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38 所、43 所、通用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合作,以 " 校(院)地深度融合 " 促进 " 三就地 " 加速。蝉联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四次以全省第一的成绩获 "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入选全国科普示范县区、中国智慧城市百强、" 科创安徽 " 首批试点城区 …… 在全国科技创新的评价榜单上,蜀山频频露脸。
包河区
经济实力跻身长三角 " 第一方阵 "
作为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在 "2021 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 " 排名升至第 39 位,经济实力跻身长三角 " 第一方阵 ",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2021 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突破 1600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932 亿元,建筑业总产值首破千亿大关。" 双核驱动 " 强劲有力,省级以上总部项目达到 180 个,数字经济占 GDP 比重超过 45%。战新产业产值累计完成 282 亿元,新能源汽车、创意文化两大战新基地领跑全省。神州数码、源山控股等 13 个龙头型、总部型项目落户,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来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科创 " 硬核 " 实力再上台阶。去年,包河区聚集各类人才超过 17 万人,拥有院士工作站 5 家。新增中关村协同创新智汇园、滨湖金融小镇、中科大国金院、合工大智能院等重点产学研平台 16 个。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包河区坚持 " 全面融入、深度融合 "。其中,合杭梦想小镇成为全市首个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的示范样板,2021 年入选 " 安徽省微型产业集聚区 ";包河经开区入选首批长三角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在全省率先与上海市徐汇区签订了 " 教育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 " 战略合作协议。该区还主动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提升滨湖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功能,参与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共建,广泛集聚人才创新资源,奋力打造创新共同体。
肥东县
地区生产总值一年净增超百亿元
1 月 27 日,肥东县 2021 年度成绩单新鲜出炉,地区生产总值 811.4 亿元,同比增长 10.1%,实现一年净增超百亿元。在中郡所发布的《2021 县域经济与县域发展监测评价报告》中位列全国百强县第 77 位、安徽省第 2 位。
肥东风光。(来源:幸福肥东 杨忠铭 摄)
2021 年,肥东县精心绘制 " 十四五 " 蓝图,锚定 " 双千亿 " 目标,推动工业项目高歌猛进。" 新光大道 " 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光伏光电产业异军突起,晶科能源一期从开工到投产仅用 81 天,创造 " 最快行业速度 ",协鑫光伏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国轩电池、中建材高端装备制造、成山轮胎、纳思达等 8 个投资 50 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全年新签约重点产业项目 96 个、总投资 630 亿元,利用省外资金 200 亿元、增长 30%,均位居合肥市五县市前列。税收收入 73.7 亿元,位居全省县域第一位。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品牌影响力报告(2021)》中,位列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市)第 27 位。
大建设快马加鞭,244 项大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143 亿元,创五年之最。项目开工率近 90%、完工率 81%,创历史新高。包公大道高架全线开工,今年国庆前主路将通车。轨道交通 2 号线东延线项目,已完成 8 座车站封顶,将比计划提前一年开通。全年安置房可分配体量达 128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 200%。
长丰县
锚定 " 两新一示范 " 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三;" 大建设 " 再创新高,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持续投入,民生福祉日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2021 年,长丰经济社会取得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
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综合实力稳居全省前三,百强排名持续进位。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50 亿元、增长 11%,财政收入 77 亿元、增长 1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30.9 亿元、增长 15%,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 43335 元、25936 元,增长 11%、11.5%。
长丰风光。(来源:幸福长丰)
铸强 " 长丰引擎 ",重大项目亮点纷呈。该县大力推进精准招商、产业招商、基金招商,航太雷电、中试城、大华科技、毅昌科技、景域驴妈妈等一批优质项目纷纷落户。全年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 88 个,协议投资额 762.8 亿元,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9 个;新、续建项目到位省外资金 235 亿元,居五县(市)第一。
提振 " 长丰动能 ",产业生态逐步优化。该县完善产业链长制,建立产业联盟,节能环保获批全市战新产业基地。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 193 亿元、增长 23%;战新产业产值 448 亿元、增长 30%。高新技术企业增至 187 家、增长 50%,市场主体总数超 10 万大关。
庐江县
稳中求进加快工业强县步伐
2021 年,庐江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 " 六稳 " 工作、全面落实 " 六保 " 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547.2 亿元,增长 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 1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6%。
车辆在庐江县罗河镇境内 G3 高速和 G330 国道上往来穿行。王闽 摄
工业强县步伐加快。该县抓紧抓实招商引资,组建三大平台招商小组、八大产业招商团队,把所有想着庐江的人和庐江想着的人发动起来。全年新签约项目 69 个,赛纬电子、国轩高端正极材料、安徽佑顺等一批新签约大项目扎实推进。用活用好资本力量,组建振川一号、盈润一号等 5 支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 46 亿元,支持主导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发展平台,高起点推动合庐产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庐江高新区西向扩容,庐江化工园成功获批省化工园区。聚焦聚力产业发展,博大精密、宇宙电子等 16 个项目建成投产,投资 14 亿元大众国轩三元正极材料、15 亿元南方水泥优化升级等 32 个项目开工建设。2021 年,该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30 家、市级 " 专精特新 " 企业 11 家。
巢湖市
重点产业链产值增速快于全市
2021 年,巢湖市全面推进 " 工业立市 " 三年倍增行动,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投资环境、绿色发展竞争力分别位居全省第 4、第 5、第 6 位," 十四五 " 实现良好开局。五大产业链完成产值 104.0 亿元,增长 69.8%,增速快于全市。
该市去年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建筑业产值、战新产业产值、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出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523.1 亿元,增长 9.1%,两年年均增长 5.5%。
巢湖风光。全媒体记者 何希斌 摄
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 18 家、战新企业 10 家。云海镁合金模板、竹田汽配等 25 个项目开工,宝玛克一期、宜安云海二期等 21 个项目竣工,项目开工、竣工数均为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 双招双引 " 接续发力,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21 个,其中 5 亿元以上工业项目 11 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 24 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 162 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 88.6%。
合肥高新区
169 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 7 年稳居前十
一年来,合肥高新区围绕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聚力 " 六稳 "" 六保 ",精准施策应对,积极主动作为,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稳中向好,在 169 家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 7 年稳居前十。
2021 年,合肥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1.2%,规上工业增加值、战新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 23.3%、30.7%、30.6%、17.4%、11.4%。
合肥高新区云飞路。(图源:安徽图片网)
合肥高新区从诞生起就锚定了科技创新的航向。这里创新平台云集,累计建设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安大绿研院、武大创新院等 30 余个新型研发机构和新型创新组织,累计转移转化科技成果约 2000 项。全年新增有效发明专利 2454 件、增长 37.8%,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 392 件,专利授权与有效发明专利实现 " 双破万 ",园区企业首获中国专利奖金奖,实现零的突破。
该区推进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大高成长企业、" 深科技 " 企业培育,全年新增高企 420 家、总数近 2000 家,遴选高成长企业 711 家、其中 " 独角兽 "2 家,遴选 " 深科技 " 企业 153 家。
一年来,该区坚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经济蓬勃发展。深入落实 " 链长制 ",加快人工智能、光伏新能源、量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创新实施 " 个十百千万 " 亿企业培育工程、" 双百工程 ",全面建成 " 链通高新 " 平台,累计成立产业联盟 10 个,培育国家专精特新 " 小巨人 " 企业 19 家、占全市 31%。
新站高新区
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84.1%
2021 年,新站高新区 GDP 同比增长 11.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4.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54.7%;进出口总额完成 89.7 亿美元,同比增长 42.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 3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11%。
合肥新站高新区。
新站高新区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调度机制,成立产业链专班,聚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做强、做长、做精、做深产业链条,战新产业持续壮大。2021 年,战新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工业比重达 84.1%。
维信诺 6 代线实现量产交付;晶合总产能达 10 万片 / 月;国轩高科动力电池项目开工;先导薄膜、彩虹液晶一期、至纯再生晶圆、清溢光电等项目竣工投产;康宁汽车内饰玻璃二期、奕力科技华东区总部、国风新材料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 ……2021 年,新站高新区一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此外,该区产业结构更趋多元。在壮大战新产业的同时,兼顾优质的传统税收型产业及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项目招引 " 多点开花、集聚增效 ",实现大项目 " 顶天立地 "、中小项目 " 铺天盖地 "。2021 年新签约重点项目 149 个,协议投资额 610.5 亿元,同比增长 41%。
安巢经开区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领跑全市
去年,安巢经开区坚持以 " 产业兴区、项目为王 " 为理念,实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 双提升 ",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14.3%,增速领跑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等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中南高科智能装备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招商引资成效逐步显现。该区完成新签约项目 35 个,天汇蛋白质口服胰岛素、金固低碳轮毂、宁波方正新能源、大恒智慧能源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
与此同时,该区实现项目 " 月月有开工、月月有竣工、月月有投产 ",形成 " 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见效一批 " 的项目建设新格局。智能制造产业园、中科清洁能源、中南高科、鑫环电气等 22 个产业类项目开工建设,同光邦飞、金晋业智控一期、上海电气储能液流等 18 个项目竣工投产。
来源:合肥日报
https://mp.weixin.qq.com/s/VE8cnd7FWSmCjLRP3JEOFA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