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联不成春,有联春更浓。" 临近春节,大街上、超市里随处可见各种精美的印刷春联,传统的手写春联却越来越少见。在合肥市蜀山区安居苑社区,古稀老人吴士峰义务为社区居民赠送手写春联、福字十余年,在带着浓浓墨香的一撇一捺里,诉说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苦练书法多年
走进吴士峰老人的家,只见墙上挂着不少墨宝,飘窗改造的 " 工作台 " 上,笔墨纸砚等一应俱全,大红色的春联纸已经摊开,洋溢着喜庆的气息。
吴老今年 74 岁,精神很好,双目有神,浑身散发着艺术的气息,吴老却告诉记者,在书法方面,他既没拜过师,也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大学的专业还是跟艺术几乎搭不上边的农业机械化专业。
" 从小就特别喜欢书法。到了小学和初中,学校有书法课,我也学的特别认真。" 吴老说,最初,他临摹颜真卿等大家的字帖,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他开始练习隶书、行草 …… 有了多年苦练书法的基础,无论哪一种字体,吴老写起来都行云流水,遒劲有力,彰显纯熟技巧的同时又不失他自己的风格。
退休后当起社区 " 一支笔 "
2008 年,退休后的吴老有了更多和书法 " 相处 " 的时间,一有时间就会提笔写一写,偶尔也会下楼去社区里和棋友们下下棋。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一位棋友说起,他所居住的安居苑社区正在寻找可以帮居民义务写春联的人,他便自告奋勇报了名,当起了社区的 " 一支笔 "。没想到这一写,就是十多个年头。
" 每年春节前,安居苑社区广场上就会开展义务赠春联的活动,现场来了许多社区居民,有时候我们从下午两点开始写,写到天黑还有居民在旁边等着。" 吴士峰说,居民们很喜欢手写的春联,感觉年味更浓一点。" 虽然现在很多春联都是印刷的了,但在我看来,手写的春联不仅是更有年味,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
写春联要注重规则
写春联和写书法作品不同,吴老写春联时更注重规则,讲究对仗工整。上下联和横批通常是按照从右到左的顺序书写,对于字体的要求则多用行书、楷体。" 春联就是要贴近老百姓,不能写草书,否则贴在人家里都看不懂写的是什么。" 吴老告诉记者,他写的春联基本都是繁体字,这是因为中国的书法讲究笔画越多越具观赏性。把古人写的繁体字写在春联上,也更显古韵古意。
吴老一边介绍,一边铺纸研墨,不一会儿,几副春联便铺满桌面和地面,浓浓的年味儿也随着墨香飘满整个房间。吴老指着春联上的字介绍说,为了给居民们写好春联,他这几年买了不少对联书," 有十二生肖的也有比较通用的春联吉祥话,我们在社区写的时候,居民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在春联书上挑选自己喜欢的春联。"
如今,吴老已经成了社区里的 " 网红 " 爷爷,不仅写得一手好书法,画画、泥塑更是样样在行。退休在家的他利用特长发挥余热,不仅加入写春联送春联的队伍,闲暇时间他还会在社区的活动室里免费授课,教社区的孩子们学习书法。
汪卜利 合肥报业全媒体记者 胡琪 / 文 实习生宋茹悦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