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今天是虎年年初一,吃货们已经开动。在新春佳节亲友团聚的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之际,如何做到享受佳肴的同时保证健康,避免 " 每逢佳节胖三斤 ",变得虎背熊腰呢?不妨多多关注以下几条不发胖秘笈。
均衡膳食,合理搭配
过节期间,山珍海味、无肉不欢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观念中 " 富贵 " 的标志,与之相比,春节饭桌上的植物性食物往往少得可怜。实际上,这样的饮食结构是本末倒置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营养科邓宇虹主任医师表示,在安排餐食时,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食物多样化。下面来讲讲具体如何均衡搭配膳食,科学地控制热量摄入,防止发胖:
主食要粗细搭配。做饭的时候粗粮占 1/3。相对于精白米面,粗粮含有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都比较高,饱腹感强,消化吸收较慢,能够减少摄入量。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全谷类和杂豆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50-150g、薯类 50-100g。
多吃蔬菜,水果要适量。邓宇虹主任医师指出,与主食对比,蔬菜属于热量含量低的食物(一斤的绿叶蔬菜仅产生约 90 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片方包),而且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增强饱腹感。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水果的果糖含量较高,如香蕉、榴莲、桂圆、枣等,在推荐范围内应适当控制摄入。蔬菜类和水果类的每日推荐摄入量分别为 300-500g 及 200-350g。要尽量保证摄入蔬果的种类多样和色彩丰富。
肉类有选择地吃。过年期间的大鱼大肉无法避免,可以选择易消化、脂肪含量低的肉类:以鱼虾、去皮的鸡鸭肉为主,其次是猪牛羊精瘦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尽量减少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和腌制、熏烤类肉品的摄入。膳食指南推荐每日摄入畜禽肉 40-60g、鱼虾肉 40-75g、蛋类 40-50g。过节期间难免多吃,我们无需精准计算每一顿的肉类摄入,如果当日午餐吃肉较多,则晚餐注意少吃,依此类推,灵活调整。
饮食有度,不可暴饮暴食
用餐时不宜胡吃海喝,而应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 20-25 次,这样容易得到饱腹感。因为大脑需要约 20 分钟才可接收到 " 饱足 " 的信号,进食过快容易导致过量饮食,每餐吃八分饱为好。改变选择固定的碗就餐,250ml 标准碗不大不小,可轻松控制食量。烹饪时选择少油少盐的方式为佳,例如拌、煮、蒸,以清淡为主。每日摄入盐的量应小于 6g,油的每日推荐摄入量为 25-30g。
限制酒和饮料的摄入
饮酒要适度,切莫贪杯。邓宇虹主任医师指出,事实上,酒精的热量含量非常高,每 1 克酒精就可产生 7 千卡的热量(接近于油,10 克油含有 9 千卡热量)。并且酒中含有大量的麦芽糖及氨基酸等物质,进入人体后会转化成葡萄糖,如果糖分得不到完全的代谢,就会转化为脂肪积聚在体内,从而导致肥胖。饮酒对身体没有任何好处,实在要喝建议: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25g(相当于啤酒 750ml,葡萄酒 250ml,38% 度白酒 75ml,高度白酒 50ml),女性不超过 15g(相当于啤酒 450ml,葡萄酒 150ml,38% 度白酒 50ml,高度白酒 30ml)。
多数含糖饮料的糖量约为 8%-11%,部分高达 13% 以上。如果不希望发胖,就要注意限制碳酸饮料、奶茶等高能量、高糖饮品的摄入,不能把饮料当水喝。在餐桌上,用白开水、淡茶水、无糖酸奶和鲜榨果汁代替酒类和饮料是健康可取的。
零食选择有讲究
零食美味好吃,但是里面的 " 隐形热量 " 不容小觑。邓宇虹主任医师表示,例如常见的零食:德芙榛仁巧克力 100(克)热量 =568 千卡,蓝罐曲奇 100(克)热量 =525 千卡,品客原味薯片 =25(克)热量 578 千卡,相当于一顿饭的热量。因此:注意少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零食,包括饼干、蛋糕、糖果、果脯蜜饯、巧克力、蛋黄酥、冰淇淋、膨化食品等。许多加工食品除了能量高,还含有反式脂肪酸,增加机体肥胖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来自反式脂肪酸的热量不超过食物总热量的 1%(≈2 克)。因此,零食应优先考虑新鲜水果和奶类,适量摄入未加工的坚果(每天约一手心的量即可)。
特殊人群要注意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要尤其避免高脂饮食、过度饮酒、用餐过饱等。邓宇虹主任医师称,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以少油、低钠盐、低热量、低胆固醇以及低动物脂肪为主。痛风或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减少浓肉汤、动物内脏和海鲜的摄入。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进食顺序:汤→蔬菜→肉类→粗杂粮主食。
体育活动不能少
管住嘴,迈开腿!春节期间与其在家中久坐,不如把握团圆的大好时光,约上家人朋友,每天进行 45-60 分钟的户外运动,一起散步、爬山、跑步、骑车、打球等。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通讯员 凌安琪 曾婷 许咏怡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