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2-01
深晚报道 | 《只此青绿》春晚惊艳“展卷”背后的故事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除夕夜,一场古今的梦幻联动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当 2022 央视春晚惊艳众人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 展卷 ",守在屏幕前的广大观众随之 " 入画 "。未曾观剧的观众为之击节赞叹,已经走进过剧场的朋友们,则再一次地为之屏息落泪。

古色古香、绘形绘影、多姿多彩、有意有境、至情至性、美轮美奂 ······ 再多溢美之词都无法形容《只此青绿》的震撼。画中青峰叠嶂,绿水隐现;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利落甩袖,隐入画中 …… 无疑,这是春晚舞蹈类节目继《千手观音》《朱鹮》后的又一个高峰。

《只此青绿》首演于 2021 年 8 月,由中国舞坛 " 双子星 " 周莉亚、韩真担任总编导。

这部舞蹈诗剧对话北宋天才画家希孟," 舞绘 " 的是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据主创介绍,《只此青绿》中的 " 青绿 " 其实是一个写意的角色,表现的是《千里江山图》中 " 青绿颜色的气魄 ",大气磅礴。舞台背景刻意模仿了古画的质感,演员的青色服装也进行了做旧,以模拟还原《千里江山图》的风韵。

16 个城市,50 场演出,选段 " 入画 " 登陆《国家宝藏 · 展演季》,选段 " 青绿 " 登上 2021" 最美的夜 "bilibili 跨年晚会。" 青绿 " 的脚步始于盛夏,走过秋日,漫过深冬,如今迈入崭新一年,在春晚舞台的惊鸿一瞥,令观众和网友惊呼 " 美哭了!"" 文化之美 YYDS!""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浸江湖烟火,知高堂巍峨,遂知青绿之美、国之风华!"

诚然,《只此青绿》从构思到舞台到表演再到配乐,都堪称一绝!究其所以,《只此青绿》仅前期创作就耗时一年多,创排用了 5 个月,团队多次与故宫博物院专家座谈交流。事实证明,用心做的内容,观众一定会接受并且喜欢。为了创作,编导们几乎看遍了宋代的诗词、绘画,买了非常多资料,用时 1 年 8 个月才将它搬上舞台。

" 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 为让演员们更好地表现出那份沉稳与傲骨,排练时用了大量诗歌引导。演员们先用半个多月练习 " 安静 ",才正式开始编排。总编导之一周莉亚坦言,创作排练过程中,对于创作团队来说,压力最大的是如何用舞蹈表现《千里江山图》这样一个底蕴深厚的文物。从首演到巡演的过程中,创作人员紧紧把握住 " 以人民为中心 " 的创作导向,牢记为人民而舞,不断收集观众的评论和反馈,进行修改和调整,"《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另一总编导韩真记得,《只此青绿》在创作准备阶段,与故宫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 他们拍摄《千里江山图》,关掉灯,整幅画泛着宝石般的光芒。工作人员手把手教我们如何执笔。可能观众看不见这些细节,但我们的道具都尊重原物大小。老专家说起古画与掌故,言语轻描淡写,然而一出手技惊四座,一下让我们找到创作的情感维度,他们像宋代艺术家一样保留着传统匠人精神。"

该剧舞美也是一大看点,据设计高广健透露,《只此青绿》地面装置为四层转台,在电机驱动下时而同方向旋转,时而逆向,时而交错,形成不断变化的舞台空间。

而最值得称道的还属演员们精湛演绎的 " 青绿腰 ",长袖一甩,上半身后躺,与地面近乎平行,仿佛飘在半空中。这个难度超高的 " 青绿腰 " 用来模仿画中的层峦叠嶂,展现画中 " 险峰 " 的意象。主演孟庆旸曾和网友分享此动作习练要领:" 青绿腰,是身体形成几何状态,如同山石,核心力量在腰部。右脚在前,左脚在后,整个人像山石一样,巍峨的山峰,用后脑的意识顺延下去,腰部慢慢向后 ……"

《只此青绿》以今人视角,溯源传统文化,在富有传奇色彩的中国传统美学意趣之中,引领观众开启沉浸式 " 赏画 " 体验,难怪演出结束后大票网友高呼 " 文化膨胀了 "。盼望这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佳作,未来有机会登上世界舞台,展现东方美学之神韵。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