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2-01
幸福的味道——百合村里过新年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这是 1 月 31 日拍摄的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无人机照片)。

三年育苗、三年生长、三年成熟的 " 兰州百合 " 作为食药两用的甜百合,已有 400 多年种植历史。" 兰州百合栽培技艺 " 被列入甘肃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是 " 兰州百合 " 的核心产区之一,出产的百合色白、个大、味美、营养丰富。如今,袁家湾村家家种百合,百合让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高。2021 年,袁家湾村依靠百合种植人均收入近 2 万元。春节期间,人们买年货、贴春联、准备年夜饭,村子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百合加工车间,村民孙晓英(右)和许海燕在分拣百合(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百合加工车间,村民孙晓英在分拣百合(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百合加工车间,村民在分拣百合(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百合加工车间,村民许海燕将分拣完成的百合进行包装(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百合加工车间,村民张学文在盘点库存(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活动中心,村民袁正春展示自己剪的窗花(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马明祯(右)和儿子在家中一起贴春联(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沈明霞在家中制作 " 兰州糟肉 "(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沈明霞(右)一家在家中合影(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柴玉红在家中捧着刚蒸好的馍馍(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张军兰在家中炸油饼、炸丸子(1 月 26 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张波(右)在家中给爷爷奶奶拍照(1 月 31 日摄)。 新华社记者 张睿 摄

在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民张学文(右二)一家在家中同享年夜饭(1 月 31 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哲宇 摄

编辑丨包学枫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来源丨新华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