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扬汽渡是长江上最大的一条渡线," 京口瓜州一水间 ",对于镇江扬州两地居民来说,春节期间,走亲戚串门少不了要过江,镇扬汽渡就是两地市民最便捷和经济的选择,平均六七分钟一趟,一天往返五六百个航次,上万车辆和旅客就顺利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凌晨的镇扬汽渡
凌晨 3 点,正是第一班汽渡的启航时间,当夜色朦胧、万籁俱寂之时,这里却是灯火通明,寒江上一艘艘渡船来来往往,将旅客和车辆平安送达。" 因为从 0 点到凌晨 3 点之间汽渡停航,所以现在这里有不少车辆在等候。" 海事局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当江苏路渡 3016 上的船灯亮起,一声长鸣,眼前一辆辆货车开始排队登船,一声声发动机的轰鸣划破夜空。
△现代快报记者
寒江上的 " 摆渡人 ":平均六七分钟一趟
我的采访对象江苏路渡 3016 的驾驶员向劲松早早地坐在了驾驶室里,待十多辆货车登船完毕后,他用手中的对讲机和岸上同事沟通完毕,副手关闭了船舱内的灯光,他便操起舵柄启航," 为了不影响开船的视线,从而能更清楚地看清江面情况,晚上船舱内都是关灯的。" 说完,向劲松便屏气凝神地专注在江面上,漆黑的驾驶室里,只有操纵台上亮着点点灯光,高频对讲机里时不时传来其他 " 船老大 " 传递信息的声音。
△向劲松
凌晨的江面上,一艘艘货船往来不息,为了不打扰他开船,我在一旁静静观察。向劲松从 2007 年开始担任镇扬汽渡驾驶员,15 年的工作经验让他即使在黑暗中也能对仪表盘上的按键了如指掌,无需低头即可操作。
△向劲松
不过七分钟左右,轮渡就来到了对岸扬州,趁着停船间隙,向劲松介绍,自己现在开这艘船是电推船,也就是靠电推动的,绿色能源,对保护长江大有好处。不仅如此,它提速快,动力大,这样在江上遇到情况时会有更多的避让余地。
△繁忙的渡运
" 刚开始开船的时候,过江要二十分钟,现在只要六七分钟。此外,船舶的科技含量也上去了,像这套避碰预警系统,就非常实用。" 向劲松指着船上的一台仪器告诉我,在两船交会时,预警系统能预判当下驾驶员所使用的档位能否安全通过,发现有碰撞危险,就会利用声响、图像同时报警,提醒驾驶员注意。2021 年 12 月 23 日江面突发团雾,虽然公司已发布停航信息,但无奈他驾驶的渡船已航行到了江中间,最后幸亏有这套避碰预警系统,导航帮助找到目标,最后顺利靠上码头。
△汽渡将镇江扬州紧紧联系在一起
值班室里的护航员:24 小时 " 鹰眼 "
除恶劣天气和疫情防控需要外,镇扬汽渡 365 天不停航,从镇江到扬州的江面直线距离不过 1.3 公里,每天 21 小时的航行时间,高峰期 10 艘渡船穿梭在长江主航道上,平均每天需要往返五六百次。在高速的船流中穿梭,有着较大的碰撞风险。为渡船护航的不只是经验丰富的 " 摆渡人 ",还有 24 小时值班的护航员。
△凌晨时分的镇江海事局交管中心
" 作为渡运的护航员,我们是五班三运转 7*24 小时全年无休的工作制度,而我的日常工作就是通过信息化系统来远程实时监控辖区水域,维护辖区的水上交通安全。" 在镇江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值班室里灯火通明,"95 后 " 值班员张珂紧盯显示屏,对辖区水域的交通秩序、通航环境保持密切关注。" 显示屏上带矢量线的就是正在航行中带速度的船只,我们需要及时发现异常状况并进行提醒规避,保持警觉以应对任何可能的水上突发事件。"
△张珂
张珂说有人戏称他们为 " 无情的值班机器 ",因为他们的工作是枯燥乏味重复的,但是机器是无情的,人不是。" 日夜守护这片水域安全,是海事人责任和选择。"
△指挥渡船的工作人员
镇扬汽渡水域船舶流量较大,日均船流达 2200 艘次,高峰期超过 3000 艘次,汽渡横越长江与正常行驶船舶频繁会让,难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工作人员告诉我,为了进一步降低碰撞风险,江苏海事局推出了渡船亮化工程,让渡船在长江上有着 " 校车 " 般的辨识度,将有效辨识度从原来 1500 米大幅提高到 3500 米。这个方案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汽渡单位的一致认可,也是一条先进的中国渡船管理经验,不久前,当该标准以提案形式上报国际海事组织时,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美。
通讯员 刘玉宝 现代快报 + 记者 曹德伟
(编辑 张宇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