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立春焰火,冰雪盛会至;冰雪奥运五环,中华古都迎。
2 月 4 日晚,2022 年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奥运之火再次照亮 " 鸟巢 ",点亮奥林匹克历史上首个 " 双奥之城 "。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开始书写中国文化的东方韵味,传统与当下文化内涵,以冰雪为媒,相互激荡;数字科技与美学创新,呈现了一场 " 人少而不空,空灵且浪漫 " 的视觉盛宴。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中国人对奥林匹克精神理解的延续,也是中华文化面向世界的一次自我表达,是邀请全世界 " 一起向未来 " 的绝佳契机。深晚记者梳理开幕式亮点,为您揭秘开幕式那些 " 浪漫 " 背后的秘密。
" 微火 " 火炬冬奥史上独有
团结全世界传递低碳环保理念
主火炬和点火方式,向来是奥运会和冬奥会开幕式上最受瞩目的部分。此前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表示,北京冬奥会的点火 " 百年奥运史上还没有出现过 "。随着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 " 大雪花 " 中央,惊喜揭晓。" 微火 " 确实是独树一帜的全新创意,也正如张艺谋此前透露的 " 意料之外,但又一看就懂 "。
微火虽微,永恒绵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张艺谋这样解析 " 微火 " 创意:" 火炬燃烧的每一分钟,都需要燃烧大量燃料,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一直持续一个多月。熊熊燃烧的火炬固然是奥运精神的象征,但这一次,最后一棒火炬不再需要去点什么,放在火炬台上,它就是火炬。无论喜不喜欢,它传递的理念都如此清晰:火炬代表了全世界,点火是低碳环保的理念。这会成为奥运史上的经典瞬间。"
鸟巢设置 11000 平方米最大屏幕
激光与 3D 视效雕刻 " 冰雪五环 "
" 黄河之水天上来 ",进行了智慧化全面升级改造的 " 鸟巢 " 国家体育场,利用全 LED 影像完美诠释了这句千古诗句——在开幕升旗奏乐后,场馆大屏幕出现滚滚流动的 " 黄河之水 ",倾泻而下至场中间,接着慢慢冰冻,最后更出现一个超大 " 冰立方 ",经过光线雕刻后,代表奥运的五环破冰而出,惊艳全场。
之所以能呈现如此现代感和科技感的视觉效果,是因为 " 鸟巢 " 现场设置了世界上最大的 LED 屏幕—— 11626 平方米的地屏。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 LED 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达到 16K,分辨率达到 14000,刷新率达到 1 秒钟 50 帧,每一块 LED 都是双路播放,保证画面不出现问题。
" 冰立方 " 和 " 冰雪五环 " 同样由 LED 屏组成。" 冰立方 " 长 22 米、宽 7 米、高 10 米,位于看台 4 层的激光照射在冰立方上,对冰立方进行 " 雕刻 ",随着冰立方上部的顶盖的下翻,配合着激光的 " 雕刻 ",底部的 " 冰雪五环 " 缓缓上升,冰立方四面的 LED 屏一边缓缓下降,一边播放冰渣四溅的三维视觉效果,就形成了五环被一点点 " 雕刻 " 出来的视觉效果。" 冰雪五环 " 有大概三层楼高,三四个单元大,但却只有 2 吨多重,一开始,技术专家提出的五环要由外部供电,但最终选择了内部装载电池的方案。
雪花讲述 " 我们 " 的故事
首创大规模人工智能实时互动
张艺谋介绍说,开幕式是 " 一朵雪花的故事 ",从最开始观众得到的礼包、倒计时短片、参赛国家和地区引导牌、演员服装、部分表演的背景、主火炬,都有 " 一朵雪花 " 贯穿始终。之所以这样安排,是希望从展示 " 我 " 变为展示 " 我们 ",展现 " 一起向未来 " 这个全人类共同的情感,描绘今天的新时代。
在开幕式的《雪花》篇章里,一曲童声合唱的《千万雪花》悠扬清澈,600 名孩子手持和平鸽形状的灯,在 " 鸟巢 " 无拘无束起舞。这个表演场景,全部是由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技术实现,这是世界上首次在如此大的场地上,进行如此规模的集体实时捕捉互动。
在张艺谋看来,这是整场开幕式中最打动自己的部分。" 我们在世界上第一次使用了这么大规模的动作捕捉,让孩子们脚下绽放出实时互动的闪亮的雪花。他们踩着雪花玩耍,像在打雪仗一样,自由、浪漫、可爱、温暖,没有太多的表演成分。我们共同呈现了一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节目。而在 2008 年时,也许我们还不敢这么做,因为当我们有很多期望和寄托时,我们通常不敢任由孩子们表现——作为这个过程的亲历者,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文化自信是多么重要。"
把舞台交给普通人
让 " 泥土芳香 " 登上大雅之堂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暖场和表演中,均设置了 " 致敬人民 " 环节,贯彻了 " 把舞台交给普通人 " 的理念。开幕式上,44 个天真无邪的孩子以纯净、空灵的天籁之音,用希腊语演绎了奥运会会歌《奥林匹克圣歌》。这些孩子全部来自太行山革命老区河北保定阜平县城南庄镇的五所乡村小学,是真正的 " 大山里的孩子 "。
张艺谋总导演始终表示," 要让泥土的芳香登上大雅之堂。" 导演组期待保留并展现孩子们的 " 本色 ",让世界看到他们的聪明灵动,看到他们的真诚质朴和一点小羞涩,因此,在平时的声乐训练中,除了通过一句句的教学让孩子们达到应有的音准,并没有在 " 技术 " 上对孩子们提出太多的要求。导演组同时很注重加入一些集体游戏,让孩子们既意识到合唱是一种集体合作,也保有那份天然的对音乐的热爱,希望孩子们既能完成这次重大的任务,更不要丢掉他们的简单快乐。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构思两年
古老岁月算法普及中国文化
在二十四节气的流转中,倒计时从 " 雨水 " 开始,到 " 立春 " 落定,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就此拉开大幕。这个深度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意,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构思了两年才最终定型。
张艺谋表示:" 我们把差不多的两年时间用在了创意上。有一天我突然发现,2 月 4 日正好是立春。倒计时要处理的是数字到来的临近感,我们就考虑从中国文化的角度入手,选择二十四节气,从 24 开始倒数。全世界都会想,24 是什么意思?我们可以简单直接地告诉你,这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一种古老的关于岁月的算法,把中国文化进行一次普及。" 这个创意让导演组非常兴奋," 开幕式从第一秒钟起,就有中国文化的定义。"
近 400 根 10 米长的发光杆
完美呈现 " 春天意象 "
作为开幕式上紧接倒计时的首个表演环节,《立春》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鸟巢场地中央那片如青草一般拂动变换的新绿。这个矩阵表演由近 400 名十五六岁的孩子手持发光杆进行。此前在接受采访时,张艺谋曾说,有件准备许久但总是没有合适机会运用的道具,这回终于出现在了冬奥会开幕式上——这些道具正是长达近 10 米的发光杆。
由于一根发光杆重 6 斤左右,在排练的早期阶段,编导团队专门增加了演员腿部力量、臂力、腕力、协调力等方面的训练,还甚至在海边的场地训练过。演员们每天坚持 6 到 7 个小时,主要练习精确定位和角度控制,而直到一次节目审查的前一两天,他们才拿到真正的发光杆。发光杆和代用杆的柔度、弹力完全不同,踏实刻苦的孩子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开幕式上给出了 " 春天意象 " 的最完美呈现。
" 迎客松 " 寓意双奥传承
焰火燃放量仅为 2008 年的 1/10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迎客松 " 造型的焰火点亮了夜空。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 " 单线五环 " 呈现方式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焰火采用的是‘双线五环’,寓意着‘双奥’的传承。"
开幕式焰火执行设计及技术总监蔡灿煌介绍," 迎客松 " 由近 1500 发弹组合而成,制好每一弹的时间、高度是一个十分繁杂的过程,而为了营造焰火的 " 松针感 ",还得保证焰火只能向上喷出。为防止焰火造型被提前 " 剧透 ",前期的试验每次只能打一两发弹。这也是试验次数最多的一组烟花。
秉承简约、环保的理念,北京冬奥会焰火燃放总时长仅约 3 分钟。环保弹药虽只有 1800 发,用量仅为北京 2008 奥运会的 10%。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主要产自湖南、河北等地,均是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力求环保、安全。经过对发射药成分的改进,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焰火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
深圳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黄文 记者 郑志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