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2-02-09
昔日的“黑水沟”,如今的“幸福河” 瑶海区2021年打赢碧水保卫战,提升民生福祉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美丽的庐州城,有一条长 27.6 公里、流域面积 143.46 平方公里的二十埠河,横跨合肥新站高新区、瑶海区和肥东县,河道沿岸充满了欢声笑语 ……

您可曾知晓,就在三年前,这汪碧水还被视为合肥顽疾的,其主要流经的瑶海区更是 5 处市级考核断面达标率仅为 0;三年过去了,该区 5 处市级考核断面首次全面达标!而人们眼中的 " 黑水沟 " ——二十埠河地表水环境质量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并首次达标。

达标率从 0 到 100%,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回首

曾经的 " 黑水沟 " 让沿河居民苦不堪言

近几年,二十埠河湿地公园、青年创意田园在二十埠河流域依河而建,水边芳草依依。白天,游客在这里聚集着散步游玩;夜晚,附近居民在此星空露营、聚集而舞 …… 一幅幸福美好生活趣景沿河两岸铺开。

" 以前这就是一条水沟,不宽也不干净,周围没有什么人。有农田也有荒地,后来政府开发了这里,河道变宽了,河水也渐渐清澈了。" 看到眼前的一幕幕幸福景象,家住龙岗路附近的 " 老土著 " 刘晨茂兴奋地合不拢嘴。

62 岁的刘先生依然记得,就在十年前的 2011 年,二十埠河流域简直让人惨不忍睹,污染特别严重,又脏又臭。" 一到夏天,蚊蝇肆虐,我们住在附近,老远都能闻到,那时候真是受罪。 "

如今,二十埠河 " 旧貌换新颜 ",让包括刘先生在内的周边居民喜上眉梢," 平时只要有空,我就带着小孙子来这里玩玩,看到孩子们开心的样子,这日子过得那是快活得罩不住!"

二十埠河为南淝河支流,是合肥市东部的一条重要季节性河流。河道全长 27.6 公里,流域面积为 143.46 平方公里。二十埠河流域主要分布于合肥境内,从发源源头至入南淝河入口,流经新站高新区、瑶海区和肥东县。瑶海区地处二十埠河中下游,长 11.2 公里,境内流域面积积 20.4 平方公里。

为了满足周边居民 " 家门口有水有景 " 的美好愿望,瑶海区各单位部门多方发力,加快开展对穿区而过的二十埠河水环境项目建设,经过数年的治理,地表水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 并于 2021 年首次达标,主要污染物指标氨氮下降达到了 79%。

" 以前这条河边都没有人靠近,现在即使是工作日晨跑和傍晚散步的人也是络绎不绝的。" 刘晨茂笑着说。

亮点

生态挡墙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栖息场所

数年前,在郎溪路玉兰苑居民刘静雅的印象中,家门口二十埠河这段河道两岸一直是自然土坡,河岸杂草丛生,夹杂着垃圾,河里还飘着浮萍,味道难闻。

" 那时候,河道狭窄、淤塞严重,附近地带经常内涝,严重影响我们周边居民的生活。" 尽管时隔多年,但刘女士对当年的情景记忆犹新。然而,自二十埠河 ( 郎溪路 - 长江东路 ) 河道整治工程实施后,这里的模样彻底改变了。

近年来,瑶海区着眼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针对不同流域特点,规划建设了一批水环境治理工程。据了解,本次实施的二十埠河 ( 郎溪路 - 长江东路 ) 河道整治工程总长度为 1023 米,该项目以国风桥为界分为两段实施。其中,一期项目为国风桥 - 长江东路段,二期项目为郎溪路 - 国风桥段,拆除了原有的玉兰桥,新建国风桥,对玉兰苑小区出入口进行改造,并通过生态挡墙、绿化提升等措施打造清秀宜居的河道环境。

如今只要天气允许,刘女士都会和家人步行于二十埠河 ( 郎溪路至长江东路段 ) 河边,脚边河道水流宁静舒缓,平坦的水泥道路蜿蜒而上,曲折的河岸已披上美丽的生态挡墙,沿堤岸线已装上全新的护栏,河道两旁栽满了绿植 …… 一条由堤岸、护栏、慢行道、人行道、绿化带等组成的崭新岸线,俨然已成为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整治使用了箱型生态砌砖挡墙新技术,因水下部分有着独特的内腔造型,可以为南淝河支流的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场所。

揭秘

从 0 到 100%,靠的到底是什么?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要素。近年来,瑶海区水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碧水保卫战取得显著成效。

" 想要把这条城市‘顽疾’治理成城市美景,让咱们市民脸上扬起幸福笑容,背后真的很不容易。" 回首多年来二十埠河的治理之路,瑶海区生态环境分局负责人吴承建感慨万千,他表示,瑶海区是合肥的老工业区,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任务十分艰巨,尤其是水治理,这关乎到广大市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这是个无法回避但又必须担当的民生责任。

无论困难再大、压力多重,碧水保卫战必须取得实效!

近年来,瑶海区生态环境分局建立河道水质常态化监测机制,每月定期对四条重点河流共 22 个监测点位开展两次监测,同时密切跟踪水质自动监测站数据,对异常数据开展加密监测 18 次,发送预警函 14 份。

" 在做好常态化监测的同时,我们还不定期召开水环境执法专题培训会,邀请专业律师对大排水户、雨污水混接、谁执法如何执法进行专题培训,明确责任主体,强化震慑作用。" 吴承建告诉记者,2021 年,瑶海区实施的涉水工程项目共有 12 个,累计投入 16.9 亿元。该局协同推进水环境工程建设,雨污混接排查整改排查成果 3000 余公里。

记者了解到,瑶海区以综合执法推进水环境监管落实,建立 " 河长 + 警长 "" 河长 + 检察长 " 工作机制,通过召开 " 河长 + 警长 "" 河长 + 检察长 " 联席会议,共同研究河长制工作难题,及时探讨解决途径,实现跨部门协作联动、跨区域协同推进。

"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大排水户动员大会、保护母亲河启动仪式、水环境整治专项动员大会等,通过丰富的形式,发动各个企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综合体、居民群众等,共同参与到水环境的治理中。" 吴承建介绍,通过这种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出各个层级的特点和力量,也让水质实质性改善,给人民群众一份满意答卷。

初春的二十埠河湿地公园,河道波光粼粼,河岸边还有不少家庭带着孩子前来游玩。看着家门口的这条河流水质一天比一天好,在河边散步的李绍芬高兴地说 :" 生活在这里,咱们怎么能不幸福?"

姚健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王峰

相关标签

合肥 考核 美好生活 湿地公园 污染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