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贵阳 2022-02-11
一把吉他奏响“三支乐曲” !从正安吉他产业看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启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全世界每 7 把吉他有 1 把出自这里,产销额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这里,年产销吉他 600 万把、产值 60 亿元,产品远销全球 40 多个国家和地区。

这里,是 " 中国吉他之都 ",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这里,是贵州正安,一个 2020 年才脱贫 " 摘帽 " 的国家级贫困县、省级深度贫困县。

从无中生有到一鸣惊人,从异军突起到集群发展,从脱贫攻坚到高质量发展,正安吉他演绎着不同凡响的传奇乐章。

正安吉他文化广场(正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篇:无中生有的 " 奏鸣曲 "

2013 年以来,正安人敢为人先、开拓进取,选准吉他这一个主导产业,锲而不舍地抓,奏响了一曲 " 无中生有 " 的产业发展 " 奏鸣曲 "。

正安吉他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打工潮说起。

1987 年,正安县组织 300" 娘子军 " 南下广州务工,开启了我省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先河。1995 年,郑传玖也加入打工队伍,辗转成为吉他制造厂工人。2007 年,郑传玖与哥哥郑传祥联手在广州创办吉他制造公司,代工生产世界知名品牌吉他。

那几年,在广州打工从事吉他生产的正安人,竟有 5 万之多。这成为日后正安发展吉他产业的核心资源。

2012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提出支持贵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正安县委、县政府敏锐捕捉到政策机遇,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扶持政策,吸引外出的正安吉他大军回乡创业就业。

正安吉他产业园产品展厅(闻双 摄)

2013 年,郑传祥、郑传玖兄弟率先响应,回乡创办贵州第一家吉他企业——遵义神曲乐器制造有限责任公司。他们的故事,后来被改编成电视剧《吉他兄弟》,在央视播出。

2013 年,是正安吉他元年。

那时,正安不通高速公路、没有产业配套,吉他生产原料、销售渠道两头在外。很多人认为,这个地方搞吉他完全是异想天开。

但是,正安县委、县政府很坚定。他们相信,只要有人才,敢想敢干,一切条件都可以创造。认定了的事情,只管坚定不移、脚踏实地干。

正在加工的吉他部件(闻双 摄)

正安使出浑身解数优化营商环境。郑传玖清楚地记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经常对他说:" 企业墙内的事自己干,墙外的事政府帮。"

8 年锲而不舍,一大批企业向正安汇聚、一大批技术人才 " 出口转内销 ",正安吉他产业实现 " 井喷 " 式发展。

截至目前,正安吉他产业园年产销吉他 600 万把,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全球的七分之一,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

一把小小的吉他,让正安一鸣惊人,名扬天下。

发展:风生水起的 " 协奏曲 "

正安县坚定不移推进吉他产业集群发展,吉他配件、生产、包装、物流、销售、培训等产业链日趋完善。以吉他为核心、多产业协同发展,奏响了产业发展的 " 协奏曲 "。

贵州贝加尔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山,和郑传玖兄弟有相似的经历:外出打工、返乡创业,吉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贝加尔公司手握 51 项专利,是正安吉他第一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旗下 " 威伯 " 品牌连续五年稳居吉他电商销售榜首。其中,2018 年获颁全国第一张吉他原产地保护认证标识,当年卖出 97 万把,占全国吉他线上销售总量的近三分之一。

娜塔莎乐器公司车间内,工人正细心制作(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陈颖 摄)

被正安吉他吸引的,既有饱含深情的返乡游子,也有眼光独到的商界精英。

侯百春在京津沪打拼多年,投资创业成功。2018 年,他来到正安创办贵州如微乐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注吉他销售、吉他教育和吉他旅游开发。

营销版块,代理销售 30 多个品牌正安吉他;教育版块,推广《正安吉他》标准,促进吉他文化进校园;旅游版块,用吉他吸引游客走进正安。

马氏吉他制造公司数控车间内(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陈颖摄)

集群发展,是正安吉他产业发展的核心一招。围绕吉他抓主导产业、抓龙头企业、抓产业链条、抓园区建设、抓要素保障、抓生态环保,产业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做强。

目前,正安有吉他生产及配套企业 111 家,吉他配件、生产、包装、物流、销售、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集中布局,基本形成了闭合、稳定的产业链。

琴弦、琴枕是目前仅有的 2 种正安不能生产的吉他配件,而这个短板即将被神曲公司补上。公司与浙江企业合作的琴弦、琴枕生产线,今年 5 月即将投产。

产业链条日趋完善,行业影响力日趋提高。2020 年,《正安吉他》团体标准发布,正安吉他文化产业园获得全国 13 个之一、贵州省唯一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资格。

正安吉他展览馆(卢世容 摄)

2021 年,正安吉他产业集群发展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正安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 " 中国吉他之都 " 称号。

正安县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坚持不懈推进吉他产业集群发展。力争到 2025 年,吉他生产及其配套企业发展至 140 家以上,年产销吉他 1000 万把以上,实现综合产值 120 亿元。

转型:厚积薄发的 " 变奏曲 "

经过多年努力,正安吉他正朝着更加注重品质提升、更加注重品牌打造、更加注重产业融合的方向发展,奏响了从脱贫攻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 " 变奏曲 "。

2 月 7 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马氏吉他正式复工。

今年,企业从代加工生产转型发展自主品牌。企业负责人马大树十分满意," 通过自主品牌打造,我们每把吉他的利润是原来代加工的 10 倍以上!"

马氏吉他制造公司智能化生产线(正安县融媒体中心 陈颖摄)

转型,是这两年正安吉他产业发展的关键词。不仅要做大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也要做强品质做优品牌、提升综合效益。

为此,正安力推吉他产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建设了吉他广场、吉他风情小镇、吉他文化主题公园、吉他规划展览馆、吉他主题酒店等;聘请了世界著名吉他大师莫勒为正安吉他形象大使;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吉他制作大赛、首届贵州正安吉他展览会;先后承办第四届全国吉他教学研讨会、第十四届遵义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正安吉他音乐节;推动吉他文化进校园,鼓励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学习吉他。

正安吉他广场夜景(正安县委宣传部供图)

去年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后,赵山提前了开展吉他跨境电商业务的计划,立即着手组建团队、对接平台。

侯百春认定,围绕吉他产、销、教、文、旅至少可以产生 3 到 5 家市值 200 亿元的公司,下定决心在正安 " 淘金 "。

新年,神曲公司订单爆满,工期已经排到 2023 年。

" 我们的理想就是要把正安自主品牌的吉他卖到全球,让全世界的吉他爱好者买到我们正安吉他。" 郑传玖满怀信心。

正安吉他展区内正在排练的乐队(闻双 摄)

目前,正安吉他拥有核心专利 268 项、自主品牌 56 个,高质量发展基础坚实。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 号)。其中提出,支持贵州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前后两个国发 2 号文件,正好映照了正安吉他从孕育到诞生、从发展到转型的关键节点。

正安县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叶晓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抓好新国发 2 号文件精神落地落实,奋力推动吉他产业高质量发展,将正安吉他园建设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吉他产业聚集地。

来源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编辑 周欢 / 编审 李枫 / 签发 蒲谋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