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安防疫的第一线,每天都有新的感人故事和温暖瞬间。日前,记者在采访中,采撷了宝安中医院(集团)的 4 个医护人员的故事,"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 的信念在他们心中从未被动摇。
除夕夜出征抗疫 居民送全家桶致谢
除夕夜,宝安中医院(集团)呼吸科医生何逸龙接到了医院的紧急电话。
" 反正是除夕,晚上回来,凌晨 1、2 点再过也是一样的。" 没想太多,当晚 21 点 30 分许,何逸龙与医院其他医生到达了石岩,马上投入核酸检测工作,夜里 12 点左右才结束工作,集结返回到医院已是凌晨 1 点 30 分。
刚到医院,又接到通知称检测人员中出现初筛阳性,于是他又被派遣回到石岩,凌晨 3 点才停下来休息。
何逸龙回忆称 :" 那天晚上确实挺累,我们所有人都没有准备。早上 7 点钟,接到电话要求 8 点钟要出发做核酸,睡了 4 个小时又去了。"
作为队长,何逸龙经常把最重的工作揽在身上,曾连续 12 小时穿着防护服工作,每天的睡眠时间平均只有 5-6 个小时。
" 有一天我们凌晨 1 点多回到酒店,队员拎了个肯德基全家桶过来,说是居民特地买给我们吃的,觉得我们太辛苦。我当时又惊喜又欣慰,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 何逸龙说。
何逸龙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早点回家,看看自己八个月的女儿,跟家人一起弥补一顿年夜饭。
老党员忙碌身影穿梭在各个采样点
秦韬是宝安中医院(集团)御龙湾社康中心的护士长,其丈夫是宝安中医院(集团)骨伤科医生曾伟坤。
除夕夜,曾伟坤紧急去支援核酸采样任务,秦韬也迅速通知社康中心人员,随时准备支援。
第二天一早,秦韬将 4 岁的女儿安顿好,给家中四位老人打电话表达新年祝福和歉意后,马不停蹄奔赴岗位。
每天,秦韬都是社康中心最早到岗的人,为队员们准备物资,跟社区工作人员核实上门采样人员信息。
工作中,秦韬时常想起出门前 4 岁女儿的叮嘱 :" 妈妈,你是党员,要像解放军叔叔打坏人一样,战胜病毒。" 这,也是秦韬时刻鼓舞自己前进的动力。
2 月 6 日,秦韬再度接到紧急通知,为返深复工人员开展大规模核酸采样任务。
调动社康中心人员、协调物资、到各个点巡逻确保院感达标、在队员完成任务休息时清点物资、核查采样样本并交接 ...... 一圈忙下来,等到工作结束已是深夜。
秦韬从不抱怨 :" 我是一名有着 12 年党龄的老党员了。作为一名党员和医务工作者,就要有随时准备战斗的觉悟。"
延迟举办婚礼 夫妻俩坚守各自岗位
王若玉是宝安中医院(集团)翻身社康中心的医生,夏振汝是其丈夫,两人组成了一个医警家庭。假日缺席,前线执勤,对两人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
1 月 31 日是两人结婚领证后第一个除夕,由于疫情,两人各自坚守岗位。两人本打算大年初十在老家举行婚礼,酒席物品都已准备妥当,但他们还是决定延期。
王若玉说 :" 我是一名医护人员,现在市民需要我。婚礼可以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再举办。"
逆行离不开家人的支持。由于工作的原因,夏振汝已连续 12 年缺席家里的年夜饭,但是年逾六旬的父母非常支持他们,一再叮嘱他们坚守岗位。
" 以前都是她担心我多一点,现在换成我更担心她。" 夏振汝说。
返深后放下行李 立刻奔赴抗疫一线
受疫情影响,潘翠玉此前已缺席了两次春节团圆。
" 今年该回去陪陪父母了。" 没想到,刚在老家和父母吃过年夜饭,潘翠玉就接到了医院的返深通知,第二天清晨就踏上了返深路。
母亲嘴里抱怨她说 :" 屁股都没坐热就走。" 但潘翠玉知道,母亲十分支持她,默默帮她收拾行李,生怕东西没带够。
抵深到达宿舍后,潘翠玉看见紧急召集人手的通知。顾不上收拾行李,潘翠玉在群里报名后,立刻换了衣服赶往医院集合。
当天,天气寒冷,不间断下着小雨。潘翠玉从下午 4 点开始投入采样工作,到晚上 8 点才休息。她只从家里吃过早餐,但忙碌的工作让她忘记了饥饿。
深圳晚报记者 冀静波 通讯员 李凤 麦映雪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