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阴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人很重视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元宵节也叫 " 上元节 ", 春灯节,是团圆的节日。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不管是南方北方都对这个节日比较重视,举行很多活动来庆祝。
关于元宵节来历的说法多种多样,有 3 种说法流传较广。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 " 平吕 " 而设。相传吕后一系在吕后死后害怕大权旁落,密谋叛乱,宗室齐王刘囊联合开国老臣周勃一起平定了 " 诸吕之乱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 " 诸吕之乱 " 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 --" 闹元宵 "。
另一种说法来源于道教,元宵节又称 " 上元节 ", 是人们庆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圆之夜。据道教的 " 三元说 ", 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燃灯放烟火的习俗就是从这个说法来的。
关于元宵节来历,还有一种说法是起源于 " 火把节 ", 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火把也逐渐变为了彩灯。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孙文志 编辑 孙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