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 33 岁的李建,是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向塘机务段的一名货运列车司机。他还有一个令同事们羡慕的、特殊的身份——江西红土地第一趟中欧(南昌—鹿特丹)班列的 " 第一棒 " 司机。6 年零 2 个月前的 2015 年 11 月 24 日,一辆满载 " 江西货 " 的班列,从南昌横岗开出,奔向 12000 余公里外的荷兰鹿特丹,担任神圣而艰巨的 " 第一棒 " 驾驶任务的,正是当时只有 27 岁的李建。如今,李建和同事们驾驶的中欧班列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货品也越来越丰富。截至 2021 年,江西境内已经开行 1552 列中欧班列;一趟趟专列,让更多 " 江西货 " 走向世界,同时,也拉回很多洋货,真正实现了 " 买卖全球 "。
2022 年 2 月 12 日,李建在工作中。(图 / 徐云龙)
2015 年 11 月,李建驾驶首趟中欧班列时拍下的照片。(资料图)
" 第一棒 " 的独家记忆
" 这是省里的一件大事,很激动!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 回忆起 6 年前接到驾驶江西首列中欧班列的任务时,李建一脸的兴奋与自豪。" 这是我当年值乘首趟中欧班列时,一位摄影记者给我拍照留念,我珍藏至今!" 李建翻出手机里珍藏的一张照片,笑着说。
2015 年 11 月 24 日,南昌向塘横岗车站,彩旗飘飘,热闹非凡。
当天 10 时 28 分," 发车!" 一声令下,李建按下汽笛,动作沉稳娴熟,满载 48 个集装箱江西光伏太阳能组件的列车,稳稳地出发,奔向荷兰鹿特丹。这是江西红土地上开出的第一趟中欧班列,标志着江西融入 " 一带一路 " 建设迈出了坚实一步。
这趟班列,经满洲里口岸出境,途经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到达终点荷兰鹿特丹,全程 12000 余公里,运行时间约 17 天,比海运节省约 28 天。
中欧班列的驾驶,是由沿途各铁路局火车司机共同 " 接力 " 完成的,出境后则由沿途国家的火车司机 " 接力 " 驾驶至目的地。当日,李建从南昌开到九江,全程 139 公里,历时 1.5 小时,抵达九江后交接给下一位司机开往安徽芜湖。万里中欧班列的 " 第一棒 ",这是属于李建的一份特殊荣誉。
为何选择李建?
江西第一趟中欧班列的 " 第一棒 " 司机,为什么是李建?
向塘机务段九江运用车间二车队党支部书记陈圣忠说,这得益于李建过硬的综合素质。" 为确保圆满完成这项神圣的任务,向塘机务段从九江运用车间现有的机车乘务员中,以‘政治素质好、驾驶业务能力优、应急处理能力强’三个标准,遴选机车乘务员担任此重任。李建及其副司机余海涛,凭借过硬的综合素质脱颖而出。"
" 开国际班列,对于司机也是一种考验,因为运载的都是国际订单,事关中国形象,对比开一般列车,要求司机操作更加标准化、精细化,确保平稳、安全、准点,不能因为我们的因素,而影响国际客户准点收货。" 向塘机务段九江运用车间党总支干事黄家军说。
人员确定后,距执行任务日,仅剩 3 天。这 3 天,机务段对李建、余海涛开展了专项教育培训,为专列开行做好充分准备。
作为当时的副司机,余海涛也异常激动。他说,副司机要充分做好配合协调工作,协助司机将机头与车辆连挂,在驾驶过程中确认信号是否开放、道岔是否正确、检查机车状态,配合司机处置突发情况等。
越快越密的中欧班列
几个月后,李建第二次驾驶中欧班列。从此以后,他也感受到了中欧班列的开行频率越来越密。
" 这么多年下来,开过中欧班列的次数已经多到记不清了。" 李建说,作为司机,每趟车上具体装了哪些东西,并不太清楚,但他能感受到,通过中欧班列," 江西货 " 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国门,融入 " 一带一路 ",走向世界各地。
" 原来我们铁路拉的是大宗货物,现在随着出口贸易的发展,货源品类越来越丰富,从太阳能、汽车及零件到电子产品,从衣服鞋帽纺织品家具玩具到日用品,再到众多的江西特产如南丰蜜橘、赣南脐橙等等。" 黄家军说。这其实是江西加快 " 走出去 "、外贸主体数量持续增加的必然结果,2021 年,江西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就有 6153 家。
设备改变了生产力,中欧班列如今也早已实现多拉快跑,使越来越多的 " 江西货 " 能快速走出国门。
" 现在,向塘国际陆港每周都有国际班列开行,每列 50 节车厢。车辆也跑得更快,拉得更多了,首趟中欧班列是内燃机牵引,可拉 3500 吨;现在是电力机车牵引,可拉 5500 吨;同时,车速也由原来的最高限速 80km/h,达到了现在的 120km/h,速度是原来的 1.5 倍。" 黄家军说," 同样的中欧(南昌—鹿特丹)线路,现在 12 天就能到,缩短了 5 天,效率大大提高。"
" 向塘机务段九江运用车间第二车队有 130 名司机,开过中欧班列的,就达到 50 名。" 陈圣忠说。
2016 年,与李建搭档多年的副司机余海涛,成长为一名火车司机;2016 年底,他开始开行中欧班列,一对曾经的好搭档,在驾驶中欧班列开往海外的路上,并驾齐驱!
中欧班列的频繁开行,也拉回了不少 " 洋货 ",主要包括化妆品、食品、日用品等,满足了江西百姓购买进口产品的需求。
全省 8 城开出国际班列
中欧班列,是江西主动融入 " 一带一路 " 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一条中国内陆通往中亚和欧洲的高效、快捷、安全的国际铁路货运通道,连通了欧亚大陆和东西半球两大市场,为江西内陆双向高水平开放高地建设注入了动力。
南铁数据统计显示,截至 2021 年底,江西共开行中欧班列 1552 列,南昌、赣州、抚州、上饶、鹰潭、景德镇、吉安、九江 8 个设区市先后开出国际班列;并有向塘国际陆港和赣州国际港两个国际港。
国际班列以往常常根据货物需求,提前申请后按程序开行,不固定。随着需求的增加,如今已有 4 条运输线纳入图定班列,周周都有班列开出:中欧班列为赣州国际港至阿拉山口(境),每周 1 列;横岗、赣州国际港至二连(境),每周 2 列;赣州国际港、横岗、鹰潭南至满洲里(境),每周 3 列;中亚班列为赣州国际港、鹰潭南至霍尔果斯(境),每周 1 列。
" 这批定期班列,可辐射中亚五国,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行驶路线经阿拉山口(境)、霍尔果斯(境)、满洲里(境)、二连(境)四个主要口岸,到达目的地。" 南铁相关人士介绍,中欧班列使江西的 " 朋友圈 " 越来越大,目前已辐射 10 余个国家近 30 座城市。
6 年多的时间,江西国际班列从 " 零的突破 ",到实现定期 " 周周开 ",汽笛声声,一趟趟满载而行的中欧班列,从红土地开往世界,一路飞驰,不断为江西全方位拓展双向开放格局,贡献着新力量。
1552,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这是江西向世界加速奔跑的速度,印证着江西开放的步伐和成绩。2021 年,江西与全球 224 个国家及地区有贸易往来,外贸进出口达 4980.4 亿元!而 2015 年,江西外贸进出口仅为 2641.5 亿元,6 年间,增长了 188.5%。
来源 : 江南都市报全媒体记者陈明华 章娜
值班编辑:严佳成
值班审核:陈远路
值班编委:傅爱华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