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2-15
快快评|乡愁如舟在海上,道一声“不见不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评论员 戴之深

2022 年元宵节前夕,海峡两岸," 云上牵挂 " 正当时。好一个灯红,好一个声柔。

看灯——台北灯节、南投灯会闪现上海 " 小老虎城堡 " 和浙江组灯,厦门两岸灯会牵连远方的心,南京与新北 " 云点灯 " 打开无尽的文化视野。

听声——秦淮灯彩国家级非遗大师陈柏华,和台湾中华花灯艺术学会前会长陈祖荣线上问候,两岸花灯大师共期相逢点灯之日;百岁 " 诗词女神 " 叶嘉莹,视频里向港澳台朋友送出新春祝福;余光中挚友、台湾著名诗人方明朗诵《乡愁》,乡愁如舟在海上;在清华大学上学 的台湾学子苏雍竣,一封 " 家书 " 隔空相投抵万金。

璀璨灯语合着温柔心声,这是两岸共写的一封翻不到头的 " 家书 ",也是在历史大潮里涌动的朴实情感。

时间如流水,关山阻隔已不在话下,而技术进步带来的种种便捷自然更为两岸的思念者所重。从 "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 ……" 到 " 瞬间聚首 ";从一张邮票、一条短信,到一则视频,变的是身躯和心灵抵达的方式,不变的是渴望和祝福。

" 涓涓清露,一枝灯影里 ",古老的元夕 " 灯事 ",倾述了多少游子的心事,呼应了多少烟火街巷深处的血脉诉求。

君不见,两岸共赏一灯之荣光,多少次同步,多少次同频,都归于 " 同根同源 "。

君不见,你我互致一礼之温馨,多少次回眸,多少次回味,尽在那 " 一脉相承 "。

生民流徙不休,光影重叠不休,只为这万家灯火时。所有的 " 屏上相见 "" 云上花开 ",机缘都始于唐诗宋词所滋养的深厚人文传统。此刻,应有一声 "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应有一声 " 漂洋过海来看你 ",更应有一声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人心思亲朋,人心念乡音。这是我们的渴望与祝福不会在空中消散的先决条件,也是我们的信念和信心越发坚定的根本原因。

这些年,两岸文化交流越发密切,疫情也阻隔不了我们的真诚联络。此刻,苏雍竣正担任着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而陈柏华亲手绘就的一组组灯彩安装效果图也落地新北。点亮的花灯照耀每一个中国面孔,写下的汉字传递着每一份故园梦想。" 两岸一家亲 ",其内涵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新时代,越发深沉、宽阔。

"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那一年,上元夜,苏轼诗酒对人间,念钱塘,念明月。这一念,家国安然;这一念,父老安然。

民间的呼唤和拥抱,人心的交融与呵护,始终是穿越历史穿越风云的铿锵力量之源。两岸交流合作势头无可阻挡,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心意无可折损。越交融,越相信,越盼望。我们分明感受到汩汩的文化河流滋润心田,我们分明看懂了冰河解冻山川秀丽的时间密码。

在线上,在线下,月圆今宵。只因你我约定:情到深处,不见不散。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标签

乡愁 台湾 台北 女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