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家长里短 " 糟心事 "、充当离婚夫妻 " 和事佬 "、帮助孤寡老人唤亲情 …… 印象中,人民调解员处理的大多是这些 " 鸡毛蒜皮 " 的小事。然而,近日西固区司法局发挥诉调对接工作机制优势,把调解挺在诉讼前,筑起多元解纷的 " 第一道防线 ",成功调处一起标的额高达七千多万元的疑难复杂重大纠纷,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取得良好法治效果与社会评价。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 烁
忽视合同埋隐患
2016 年,兰州某有限公司 ( 建设方 ) 与兰州某建设公司 ( 施工方 ) 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建设工程是兰州某有限公司棚户区改造项目。由于双方法律意识淡薄,虽签署合同,却只列出工程总建筑面积、工程总价及工期,未详细载明工程主体等重要信息。2019 年,该工程未按合同约定如期完工。2020 年,经西固区住建局、安监站多次协调,双方达成了补充协议,遗憾的是,该补充协议仍未对主合同中未明确的信息进行补充说明,为后续发生纠纷埋下隐患。
沟通不良酿矛盾
随着时间推移,工程却因各种因素导致推进困难。目前该项目工程主楼已封顶,裙楼才开建,施工方已停止施工。工程迟迟不能完工,给合同双方带来巨大损失,损失最大的是购房的老百姓。建设方要求尽快施工,施工方要求支付工程款,施工方以拉横幅形式讨要工程款,建设方以断电断水方式制约施工方,双方僵持不下,矛盾激化。
专业调解化心结
为抓紧加快工程进展,避免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西固区司法局指派四季青司法所调解此案。因该纠纷涉案金额巨大、跨越时间漫长、案情疑难复杂,接到该案后,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介入摸底,梳理情况。经实地查看、在线约谈、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事件后,调解员锁定矛盾焦点,即合同约定不详细,当事人争议问题很大。确定矛盾焦点后,司法所耐心安抚好当事人情绪,并讲明诉前调解的优势,以 " 法、理、情 " 为切入口," 刚柔并济 " 展开调解。
依据双方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双方对于已付的工程款及合同约定的价款均无异议,但双方对完成的工程量存在争议。建设方不付工程款,施工方就无法施工。而且双方都筹措资金困难,调解陷入僵局。但调解员并没因此退缩,针对问题焦点,从维护生产经营、实现发展共赢的角度出发,分别对双方进行了释法劝解。
初步沟通的成功为双方和解奠定了良好基础。调解员又采用 " 背对背 " 的调解方法,让双方当事人认识到,实现自身合法权益,调解是最佳解决方案。调解员与双方负责人及代理人无数次的电话沟通,无数次的翻阅资料、寻求证据。之后组织 " 面对面 " 的调解。司法所组织双方当事人,邀请区法律援助中心专业律师及区住建局、安监站知情人员开展联合调解。大家群策群力,双方争议焦点逐步缩小。
经过多轮协商,调解员引导双方找到平衡点,讲法律、析道理,摆证据,双方当事人 " 非理性怒火 " 逐步冷却,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建设方支付工程款,施工方按期施工。至此,这场长达三年的履行纠纷,终于划上休止符。
涉企纠纷的化解,不单难在程序繁琐,更难在真正解开症结,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让争执双方合法权益都得到保障和实现,以达到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编辑丨安若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