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 哈尔滨记者 于勇澜
" 请面对镜头抬起你的左手,向后转动一下 ……" 近日,哈尔滨市社保中心工作人员为 15 名工伤被鉴定人进行了首次劳动能力远程视频鉴定,这种创新模式打破空间限制,实现了鉴定从申报到结论推送全程网上 " 零跑路、不见面 " 服务,已在全国劳动能力鉴定领域走在了前列。
哈尔滨市社保中心作为省人社厅劳动能力视频网上鉴定试点单位,秉承服务于民、科技创新的理念,针对身在中高风险疫区、伤残无法行走等现场鉴定困难的群体,在全省率先提供数字化鉴定服务。此项工作由市社保中心负责技术设计、软件公司负责开发维护,针对服务场景和软件的易用性,结合工作流程和操作的实际需求,几经磨合反复调试,在确保安全有序的基础上正式上线使用。
使用时,被鉴定人只需手机登录 " 哈尔滨社保云平台 ",点击工伤保险 " 远程鉴定 " 业务事项申报,上传个人病历等材料,待初步审核符合视频鉴定条件后,便可得到具体鉴定时间的电话通知。
为保证鉴定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当事人在网络端需要 " 人脸识别 " 登录,工作人员实时核对当事人头像与身份证信息,再由 3 名随机抽选的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通过平板电脑单向视频问诊,查看伤残部位及当前功能障碍情况,并结合上传、邮寄提交的医学检查结果,经过线下集中讨论最终提出鉴定意见,一次鉴定平均 5 分钟即可完成。
" 我身患卵巢癌又行动不便,劳动能力远程视频鉴定为我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鉴定不但方便快捷,同时非常严谨规范,我充分相信鉴定结果的公正性。" 长期居住在海南的被鉴定人王冠新说。整个视频鉴定过程将上传至 " 人社云 " 存储并永久保存,鉴定经具有三甲医院主任级医师资质的专家组成员分别签字,共同研究确定结论,工作人员在鉴定系统中录入信息后,再将鉴定结论上传 " 哈尔滨社保云平台 ",届时被鉴定人可通过微信小程序收到带有电子印章的 PDF 版《工伤鉴定结论书》。
此项工作充分运用了政务服务数据共享平台,将行政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经办部门的数据交互,提高了经办服务的准确性,减少了《工伤认定决定书》等要件的提交环节。工作秉持科技赋能的理念,将 " 人脸识别 " 技术利用在申报鉴定和远程鉴定阶段,全程确保了被鉴定人身份的准确和真实。此外,PDF 版《工伤鉴定结论书》应用了电子签章技术,使鉴定结果可在全国通用有效。
下一步,哈尔滨市社保中心将持续推进经办数字化转型升级,扎实做好远程视频劳动能力鉴定等各项工作,为参保对象提供更加精准、便捷、暖心的社保服务。
编辑 宋芮彤
值班主编 寇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