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2-16
深晚报道 | 冬奥朋友圈高赞关键词:友善、先进、安全、暖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北京冬奥会不仅是全世界冰雪运动员竞技的盛会,更是促进交流和团结的大舞台。自开幕以来,各国代表团的运动员和教练纷纷开启点赞模式,在各社交平台真实记录北京冬奥的点点滴滴。" 冬奥朋友圈 " 中一个个不起眼但暖心的细节和故事,向全世界展现出了四个高赞关键词:友善、先进、安全和暖心。

" 人与人的自然善意,是世间最美好的事 "

2 月 15 日,刚刚结束比赛回国的美国单板滑雪名将特莎 · 莫德,在社交媒体上回顾了自己的北京冬奥会之旅。莫德说,自己非常喜欢中国的食物、文化和人们," 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中国旅游 "。

在这趟冬奥之旅中,莫德感受到了志愿者的友好热情,品尝了冬奥村各式美食,还自己动手拼出了 " 中国长城 " 乐高。在回美国的前一天,莫德难掩对中国的不舍。回到美国后,莫德发文称:" 我花了几天时间来回顾自己在奥运会上的经历。我非常感谢能获得(参加冬奥会)的难得机会。" 莫德说," 感谢大家在过去两周给予我的爱和支持。当我们来到中国时,我感受到很多人的爱和欢迎。"

北京冬奥会让莫德最难忘的,是开幕式上向她高呼 " 欢迎来到中国 " 的志愿者。这位志愿者是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大三学生孙泽宇,得知自己在莫德的短视频中 " 火了 ",孙泽宇迅速向她写了回信,祝莫德和所有的运动员 " 在黄土地刷新成绩 ",并热情邀请莫德疫情过后再来中国。" 在她的镜头下,我此生最难忘的瞬间被记录下来。" 孙泽宇说:" 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的善意是最最美好的事,这种善意也是奥运会最应该向全世界传达的开放、包容、更团结。"

这样的暖心互动,其实是北京冬奥会无数志愿者尽职工作和昂扬面貌的缩影。本届冬奥会有 1.9 万名志愿者,他们绝大多数都是 35 岁以下青年。从开幕欢迎到赛事保障,从防疫安全到语言服务," 燃烧的雪花 " 们送上热情的笑脸和贴心的服务,让 " 天霁蓝 " 成为赛场内外的靓丽风景。

" 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就像拿到了博士学位 "

北京冬奥会越野滑雪赛女子短距离项目中,46 岁的巴西选手雅克利娜 · 莫朗以第 84 名完赛,作为同时参加过北京夏奥会和冬奥会的运动员,莫朗将北京成为双奥之城形容为 " 拿到了博士学位 "。

2004 年雅典奥运会,莫朗参加了山地自行车比赛,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她获得山地自行车女子越野赛第 19 名。2006 年起,莫朗代表巴西连续征战了都灵、温哥华、索契、平昌和北京 5 届冬奥会,她在本届比赛还担任了巴西代表团的旗手。莫朗说:" 这次来北京虽然温度不一样,看到了不同的景色,但赛事组织等各方面还是一样精彩。"

2008 年参加北京奥运会时,莫朗就对这座城市和赛事组织赞不绝口。" 我在市内骑车,在场馆训练,还去逛了市场,一切都非常好。" 时隔 14 年重回北京征战冬奥会,她再次为硬件和赛事组织点赞," 每次训练我都非常享受,场地和组织真的太棒了。"

此届北京冬奥会,作为亚洲冰雪强国的哈萨克斯坦派出了 34 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出战。26 岁的哈萨克斯坦运动员拉克帕罗夫说:" 张家口冬奥村的条件非常好,比如这里的交通、理发店、商场、健身房、游戏厅和诊所。要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好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参加冬奥会让我认识了不可思议的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的宝贵财富以及对传统的尊敬令我印象深刻。我永远不会忘记在中国度过的这段日子,因为它是如此不同寻常。"

挪威男子高山滑雪名将谢蒂尔 · 扬斯鲁德,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 " 雪飞燕 " 评价颇高:" 建这么一座惊人的场馆,并且让滑雪在这里延续下去,我觉得是一件很棒的事。如果高山滑雪想要存续下去,它必须在亚洲有落脚点,这就是这座场馆对未来的意义。"

" 我从未觉得有哪个地方比这里更安全 "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严谨、细致、周到的防疫工作,让参加冬奥会的外国运动员以及国际奥委会官员、专家们感受到了切实的安全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认为,北京冬奥会彰显了中国的决心、高效与活力:" 我们看到了中国应对疫情的决心,以及中国在防疫方面取得的成功。"

爱沙尼亚滑雪运动员凯莉 · 西尔达鲁,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了自己在奥运村的用餐体验,在她的视频中可以看到,餐厅准备了手套、洗手液等防护和消毒用品。在冬奥村,提供消毒服务的还有不少高科技产品。德国单板滑雪运动员莱昂 · 沃肯施佩格就向网友展示了消杀机器人。他感慨道:" 我从未感到有哪里比这里更安全。"

出于防疫需要,例行的核酸检测必不可少。马耳他运动员珍妮丝 · 斯皮泰里说:" 每天的核酸检测很方便,就在餐厅旁边,你去吃个早饭,然后再用不到 10 秒时间去做个核酸就行,这一切让我感到非常安全放心。"

北京冬奥会期间,医疗保障工作也得到各国运动员点赞。之前在高山滑雪男子全能滑降项目比赛中受伤的外籍运动员,已在元宵节当天顺利出院。出院前,他在冬奥医疗保障中心写下留言:" 在这里,我感到非常舒适。希望有机会能再次来到中国,谢谢!"

" 我会把画挂到墙上,保证时刻都能看见 "

近日,北京市和吉林省的两名小学生,收到了来自牙买加滑雪运动员本杰明 · 亚历山大的特别来信。

几天前,本杰明在北京冬奥组委送给运动员的背包中发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两幅来自中国小朋友的绘画作品。冬奥会开幕前,中国各地青少年创作了 4.3 万多幅画作,画作的内容包含奥运知识、运动项目、春节和长城等传统文化和地域风貌,突出了 " 世界和平、友谊和团结 " 等几大主题,表达对运动员的热情欢迎和祝福,其中有 7500 幅作品作为特殊的新年礼物,放进了运动员的礼品包。每一幅作品背后都标有了创作者的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

" 多么棒的礼物啊!" 收到礼物的本杰明,给作者发去电子邮件表示感谢,很快就收到了小画家的回信。他们还特意为本杰明录制了加油视频。

除了本杰明,还有不少外国运动员因孩子们真诚的画作而感动。澳大利亚运动员布里特 · 考克斯说:" 这幅画对我意义非凡,真的很暖心。作为一名运动员,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启迪青少年。我会把这幅画挂到墙上,保证时刻都能看见。"

深圳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黄文

相关标签

志愿者 北京冬奥会 北京 美国 巴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