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广州的救助站有了 AED!2 月 18 日下午,广州市慈善会联动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为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广州市殡葬服务中心、广州市安置中心和部分区救助管理站等 8 个单位捐赠 11 台 AED 急救设备,捐赠活动在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举行。
AED,全称为全自动体外除颤器,是一种便携式的医疗设备,用于诊断特定的心律失常,并且给予电击除颤,是可被非专业人员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医疗设备。在民政服务机构配备和正确使用 AED 及实施心肺复苏,能极大地提高院前急救效果,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害的目的。
据了解,AED 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020 年 9 月,国家卫健委联合交通运输部等 8 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地逐步建立统一的公众急救培训体系,提高 AED 配置水平。2021 年 12 月,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实行)的通知中,制定了《公共卫生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鼓励社会各界积极捐赠自动体外除颤器,积极参与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备工作。2022 年 2 月 9 日,国家卫健委关于《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 7728 号建议的答复》中再次表示,将会从多个层面推动 AED 普及使用。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慈善会深入开展 " 我为群众办实事 " 实践活动,聚焦做好群众 " 急难愁盼 " 的问题,在广州市民政局指导下,广州市慈善会携手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为广州市救助管理站等 8 个服务机构捐赠 11 台 AED 急救设备,从而增强相关单位的救助服务能力,提升公共服务品质。
广州市民政局市管一级调研员龙少齐表示," 十四五 " 时期,广州市将推动民政公共服务更优质、更均衡惠及群众。救助管理机构、安置中心、精神病院、殡葬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紧密联系群众,服务兜底保障人群,关系基层百姓生命健康,更急需普及 AED,AED 的使用对推进民政业务和民生保障事业有更大的保障。
本次捐赠,由广东省蓝态幸福文化公益基金会提供硬件支持及免费培训服务,该会理事长张华介绍,蓝态基金会自 2021 年启动 AED 急救行动项目以来,累计为社会捐赠 AED 设备 290 台,开展人工心肺复苏与 AED 操作急救公益培训 117 场,受训人数 7065 人,参与服务的志愿者 734 人次,成功挽救了 3 个人的生命。
此外,在捐赠仪式后,蓝态 AED 急救行动志愿服务队队长苏勤玉老师针对本次受赠单位代表提供了心肺复苏和 AED 使用培训。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身边人突发心脏骤停,大家第一时间会联想到进行 " 心肺复苏 "。而在急救过程中,有 " 黄金四分钟 " 的说法:如果心脏骤停后,能在 4 分钟之内及时施救,患者生还的几率很大;心脏停跳 10 分钟以后,生还的几率几乎为零。通过心肺复苏的原理讲解,大家深刻了解了急救中 " 黄金四分钟 " 的重要性。
活动现场,培训老师为大家展示了本次捐赠的 AED 设备,该设备符合《公共卫生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配置要求,机体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是 AED 机,本次捐赠的 AED 机具有 4G 功能,如使用过后台会有记录,机柜也带有 AED 不在位功能,如果 AED 机被取出,管理员会收到短信通知,让设备管理者云端了解设备情况。机体下方柜也配备了急救包,包括呼吸膜、手套、口罩等用于心肺复苏急救用品。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通讯员 廖培金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