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2-21
故乡,顾乡!金融作家刘世胜《抹不去的顾乡屯记忆》出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ZAKER 哈尔滨记者 申志远 于秋莹 文 / 摄

日前,黑龙江金融作家刘世胜的散文集《抹不去的顾乡屯记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近年来,哈尔滨人书写哈尔滨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但是还没有一本写顾乡历史的文学书籍,此次刘世胜的散文集填补了空白。

刘世胜是黑龙江金融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曾先后出版散文集《灵悟拾萃》《神州走笔》《穿越红尘》等多部著作,他的新书《抹不去的顾乡屯记忆》对于哈尔滨顾乡这一特殊区域历史变迁的详实记录,凝聚着真挚的故乡情怀。

刘世胜文字表达老练,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思想性和艺术感染力,其中部分文章曾在国家级主流媒体发表,并受到广泛好评。还有多篇文章,在网络上获得极高的浏览量。

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主席阎雪君接受采访时表示:" 刘世胜通过这部新书,将自己的家乡——顾乡屯的发展史进行了丰富且详细的描述,把时间和记忆返回到了那个峥嵘岁月,一辈辈的顾乡人,用辛勤的汗水,改变了家乡的模样。一幕幕时代的过往跃然纸上,犹如跳动着带有温度的脉搏,记录着每段历史中具有鲜活生命的符号,永远保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挥抹不去的记忆。"

刘世胜(左)于 1982 年与弟弟妹妹在家门口顾乡屯的留影

中国电影 " 华表奖 " 获得者闫星华表示:" 读刘世胜的这部新著,总能引人深思和回忆,想起了那个离我们远去的年代,想起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这部新书取材于他生长于斯的顾乡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体验,是老顾乡人的真实生活写照,那一幅幅精湛的画面,跳跃着智慧的光芒。这即是写儿时的回忆,更是写时代的变迁。细致而淳朴的描述,使人亲切感倍增,凝聚的是人们对时光的不舍,对岁月的留恋,更是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抹不去的顾乡屯记忆》选段,让我们先睹为快:

" 马市 " 影响东三省

说到 " 马市 ",老顾乡屯的人都知道,就是指现在的 " 清河湾 " 这片区域,这一带曾是哈尔滨最早的马市。当年这里的居民住户很少,而大车店却相对较多,很方便在河沟两岸开辟为贩马的交易场所,哈尔滨周边买马的农民也愿意到这里来选购,使得这里的生意十分红火。

其实,早在清代末期,这里的马市交易就已初具规模了,大批来自内蒙古高原的马贩聚集于此,自发的骡马交易,形成了当时东北三省最大的马市,这里的繁荣景象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据老人讲," 马市 " 之所以在这里形成,是因为这里地理环境优越,河水清澈,荒草茂盛,还有一眼望不到边的荒地,供大批骡马在此聚集。骡马被牵到这里交易时,渴了有水喝,饿了有草吃,这种天然的优越环境,使马市规模越做越大。

随着马市的繁荣,居民住户也逐渐增多。哈尔滨解放后,这里成立了人民公社,即幸福公社。解放初期,马市还存在,只是规模在逐渐缩小,基本都集中到河沟以西的地面,随着人民公社合作化的推进,马市正式退出 " 清河湾 "。

" 马市 " 退市后,这里便被外来人口所占领。居住到这里的人口多数是闯关东的移民,他们来到这里跑马占荒,边居住边种地。为防寒房屋盖的都比较低矮,常常见到居民养的鸡飞到房顶上去晒太阳。再后来,这里又成了外来务工人员的暂住地,住房的密度也增加了,人们见缝插针的建棚户,逐渐形成了一条条汽车进不去,病人抬不出的 " 九曲十八弯 " 的小胡同。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

现如今,属于原 " 马市 " 的 " 清河湾 " 前的城乡路已然拓展为埃德蒙顿路,并成为省内最大的汽车销售一条街。从马市到车市,马市终究要涅槃,日渐喧嚣的喇叭声取代了清脆悦耳的马蹄声,而历史发展变迁的印迹,却在当地居民的眼中依然清晰浮现。

编辑 申志远

值班主编 李溪

相关标签

中国电影 哈尔滨 黑龙江 内蒙古 文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