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 致敬人民 " 环节演出现场。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2 月 4 日晚,2022 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隆重举行,在 " 致敬人民 " 这个环节中,76 名不同肤色的青年以身为轴,在《让世界充满爱》的歌声中并肩前行,缓缓牵出一幅世界人民团结一心、命运与共的感人画卷,以及运动员为梦想拼搏的激情瞬间,致敬每一个不懈奋斗的普通人。
在这 76 名青年中,一位戴着黑色奥林匹克帽子,穿着清华大学卫衣,身高一米七五的庆阳女孩格外显眼,她叫张梓涵。2 月 17 日,记者联系到了正在享受假期的张梓涵,听她讲述参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故事。
结缘北京冬奥 成为 76 朵 " 雪花 " 之一
(" 致敬人民 " 环节参演人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 级硕士研究生张梓涵。)
" 参与演出时非常激动,一直提醒自己要走出中国人的精气神,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青年的朝气和活力。" 回忆起当时演出的情景,张梓涵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2015 年,张梓涵从庆城县陇东中学毕业,考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5 年后,张梓涵又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为一名硕士研究生。读研期间,她参与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实习,志愿服务于世界和平论坛。
2021 年 9 月,张梓涵以庆阳人的热情和自信阳光的笑容,被开幕式导演组选中,站在北京冬奥会的舞台上,同世界人民一起携手向未来。
(在 " 致敬人民 " 环节演出中,张梓涵和世界青年一起以身为轴、展开一幅幅画面。)
此前,冬奥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致敬人民 " 这个环节,为的就是让普通人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展现 " 以人民为中心 " 的国家形象。在挑选该节目的表演人员时,导演组以大学生青年群体为主,寻找他们心中的世界青年面孔。
张梓涵用 " 幸运 " 两个字形容自己的冬奥之旅,她一直热心于志愿服务,在结束本科学习之后,就曾用一年的时间进行支教服务。正是这份热情,让她在 2020 年入学之后就报名参加了冬奥志愿者的选拔,却因学习安排与志愿者服务时间冲突不得不放弃。然而,足够 " 幸运 " 的她,又被开幕式导演组选中,参与此次冬奥会开幕式 " 致敬人民 " 环节的表演。
(张梓涵【右一】和世界青年。)
2021 年 9 月,张梓涵接到了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在学校的最后一轮演员面试选拔,当时的张梓涵并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但与冬奥相关的机会她都不想错过。
" 面试的时候,导演组询问了我一些在清华学习的经历以及我对于北京冬奥会的期待,在才艺展示环节,我主动演唱了一首英文歌,后来导演组的一位姐姐告诉我,是自信阳光的笑容和大方的表现给导演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面试后第三天,张梓涵就收到了录取通知。
(张梓涵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
" 我很骄傲能作为千千万万青春又上进的世界青年面孔之一,参与到此次盛会中。" 张梓涵说,作为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她希望学有所用,用公共管理学的眼光看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做更深入地研究。张梓涵的这一想法来自于她的导师朱旭峰教授的指点,老师和学校的保障给了她十足的信心,也让因为紧张排练而不能回家过年的她感到无限温暖。
就这样,张梓涵以 " 演员 " 这一特殊身份,成为拥抱世界的 " 雪花 " 之一。
兼顾学业与排练 " 雪花 " 交替绽放最美音符
(张梓涵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现场自拍留念。)
能参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一盛大又独具意义的活动,对张梓涵来说是无比荣耀和自豪的。从学生到演员的角色转换,也给她的学习生涯添上了闪亮的一笔。
2021 年 9 月入选后,张梓涵就投身到为期 4 个多月的紧张排练中。" 就像突然过上了双重生活,一面是学习,一面是排练。" 张梓涵回忆道,由于冬奥会开幕式的特殊性,要平衡好自身的学业和排练并不容易。
导演组安排的排练时间比较密集,开始时每周两到三次在学校体育馆的排练,后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进行全天排练,这样持续的长时间、高强度的排练,让她学会了更高效地利用时间来学习。她见缝插针抓住排练之余的每一分每一秒,在演员备场区拿出书本和电脑学习。
(张梓涵【右二】和其他演员排练期间。)
伴随着北京的第一抹晨曦,张梓涵带着清华大学准备的暖心餐包,和同学们一周多次往返鸟巢,在排练间隙学习、游戏。这一过程中,张梓涵也和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朋友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排练结束后在夜色中伴随着欢声笑语作别。
" 你会被鸟巢里洋溢着的青春气息所感染。" 张梓涵动容地说," 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青年相聚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上,为了同一个目标和未来同行,就像张艺谋导演所说,这样一个行为本身就会让人非常感动。"
根据官方数据,椭圆形的国家体育场(鸟巢)长轴 332.3 米、短轴 296.4 米。这就意味着演员们要在 100 秒的表演时间内,走完 300 多米的全程。" 这个节目看似简单,表演出来却并非易事,我们需要从鸟巢的一边走到另外一边,距离是有限制的,还要在规定时间内恰好走完,这对我们的速度有精准的要求。" 张梓涵说。
(张梓涵【右四】和张艺谋【左五】导演及部分演员合影。)
何时迈脚、何时落地,对于张梓涵来讲,是可以用技术解决的。排练时,每个人都戴着耳机,耳机里播放着节拍器的节奏。" 我们可以听着节奏迈步子,但每一步的距离是多少?这对我们来说很难精准掌握。"
为了精准地完成表演,张梓涵反复练习直至形成肌肉记忆," 我们相当于卷轴的一个轴,要始终让这条线在两脚之间,那就只能一遍又一遍地练习。" 经过 50 多次训练,总训练时长近 400 多小时,行走的步距精确至 82 厘米,这场 100 秒的行走,演员们走了几千次," 我们用这 100 秒,向世界人民致敬。" 张梓涵说。
(张梓涵的演出证。)
面带微笑踏步前行,张梓涵和小伙伴们作为 " 致敬的行走演员 ",在鸟巢献上了一场完美的表演。
带着家乡的期待 做一片拥抱未来的 " 雪花 "
(张梓涵和参与开幕式演员合影。)
" 当国际奥委会主席发表演讲的时候,我们已经站在了鸟巢的舞台上进行备场,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与身边的小伙伴牵着手,看到前方国旗和奥林匹克会旗时的心潮澎湃。" 当鸟巢的灯光打在她的脸上,张梓涵已热泪盈眶。" 当时我怀着敬意走在鸟巢的舞台上,走过那段路之后,就真切感受到了世界青年在一起的力量,能够与时代同行,展现中国青年向上的朝气,我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
(张梓涵和参与开幕式演员合影。)
" 致敬人民 " 这个环节的演员来自世界各国,参与的中国青年也来自不同省市。世界人民 " 一起向未来 " 的意义也在排练过程中,在这群青年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张梓涵在和外国同学的朝夕相处中,了解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习俗,在友好的跨文化交流相处中充盈自我,收获情谊。
" 作为一名从庆阳走出的大学生,我感到十分幸福。" 张梓涵说," 在和排练中结识的小伙伴聊天时,我会经常向大家讲我们庆阳的故事。除夕前一天排练时,我还给他们讲述庆阳过年的习俗,并邀请他们来做客,大家都感到十分新奇。"
(开幕式结束后张梓涵【四排左八】和其他演员合影留念。)
对张梓涵来说,最重要的是参与了一场全球盛事,而且是以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出现在世界舞台上。她真诚地说:" 在完成对自己人生来说意义非凡、浓墨重彩的一笔时,我感悟到的东西有很多: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关爱,在清华大学的所学,对未来的期待,更重要的是来自家乡庆阳的培养,感谢她用深厚的文化和水土哺育我,我也会勇敢前行,尽我所能,尽我所学,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回馈家乡。"
(张梓涵在 " 冰立方 " 外拍照留念。)
就像一片 " 燃烧的雪花 ",张梓涵与许多世界青年一同燃烧着他们火热的情怀,一同拥抱世界,一起向未来!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韩彤
来源 | 陇东报社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