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哈尔滨 2022-02-22
大爱!他离开了,却留下三件最美的新年礼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徐旭 林汉 焦治兴 ZAKER 哈尔滨记者 刘菊

大年初十,新年还没有结束,46 岁的阿强(化名)却在哈医大一院捐献出了两枚肾脏和一枚肝脏,用自己最后的善举向家人和这个世界告别,为三个家庭送上新年最美好的礼物。

2 月 7 日 17 时,阿强突发意识障碍,被送往哈医大一院,诊断为脑出血。虽经医生急诊手术抢救,但未能挽回患者生命。家属知晓病情后悲痛万分,但仍做出大爱义举,决定将他的器官进行公民身后器官捐献,让阿强的爱和生命延续下去。

10 日上午 8 时 30 分,在黑龙江省红十字会协调下,在哈医大一院领导统筹指挥下,OPO、医务科、手术室等十数个职能科室联合配合下,哈医大一院肝脏外科陆朝阳教授团队和泌尿外科二病房主任王春阳教授、倪少滨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全肝移植手术和两例肾脏移植手术,为一位中晚期肝癌患者和两位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新生。

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从此血脉相通

56 岁的刘先生患乙型肝炎多年,最终导致了肝硬化、肝癌。由于刘先生肝硬化严重,即使成功切除肝脏肿瘤,剩余的肝脏也将因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唯一的生机便是肝脏移植。进行国家器官分配登记时,刘先生原本没抱任何希望。可当大年初八接到通知有一位捐献者的肝脏与他相匹配,很快就能移植时,刘先生激动地和家人分享这个消息 " 我有救了!"。

陆朝阳教授精细处理变异血管

可是术前评估中却发现,阿强和刘先生的血管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变异,面对变异的血管,陆朝阳教授用蚕丝一般细的缝线精细而准确地对变异血管进行吻合再造,经过 8 个小时的努力,移植手术顺利完成。

阿强的肝脏在刘先生的身体内开始工作,当肝内胆管顺利流出胆汁时,陆朝阳教授和同事们终于为刘先生松了一口气。2 月 16 日,刘先生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回普通病房。

陆朝阳教授团队进行肝移植手术

" 今后我要好好的活着,为了自己也为了阿强。" 感受着体内阿强的肝脏源源不断产出的新鲜血液,刘先生决定以后一定要健康的活下去。

绝经多年的她在移植 6 天后重新月经来潮

46 岁的王女士 8 年前诊断为肾性高血压(200/120 毫米汞柱)伴肌酐异常达 1000μmol/L(微摩尔每升)以上,随即开始规律透析治疗。五年前王女士的尿量逐渐减少,到了两年前,她就一直没有再排过尿了。63 岁的李先生发现肌酐升高 6 年余,2 年前开始规律透析治疗。一年前,李先生也没有排尿直到移植之前。王女士和李先生生活的唯一希望,都只能是肾移植。

王春阳主任和陈起引副主任进行供肾修剪

移植当天,泌尿外科二病房倪少滨教授,王春阳主任、陈起引副主任、焦治兴副主任带领肾脏移植团队迅速进行供肾修剪手术,分离双肾、精细修剪血管及输尿管至适于手术植入。12 时许,两例肾脏移植手术先后开始,并顺利完成。

术后王女士和李先生的尿量充沛,肾功迅速恢复,至术后第 3 日肌酐均降至 100μmol/L 以下,他们再也不用每天依赖透析来生活了。绝经多年的王女士,在术后第 6 日重新月经来潮,身体充满了活力。" 我真的感谢阿强,是他的大爱让我获得了新生,他是我和全家人的恩人!"

倪少滨教授、王春阳教授带领移植团队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倪少滨教授、焦治兴副主任带领移植团队进行肾脏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技术的巅峰,是守护患者健康的最后一道关卡。记者从哈医大一院了解到,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逝世后捐出自己的器官。截至 2021 年 6 月,我国器官捐献登记人数已经超过 340 万。我们无法控制生命的长度,但生命的广度、温度和厚度却能因选择捐献而延展。捐献成功的那一刻,对捐献者和受捐者而言,都是 " 第二次生命 " 的开始。

编辑 王剑青

值班主编 王坤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