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度创新,系统谋划,营造绿色发展环境。我市各行业部门要及时统筹规划政策及行动方案,制订路线图,时间表,把 " 双碳 " 目标及其带来的约束与机遇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和依据。一方面,选择试点打造 " 零碳社区 " " 零碳乡村 " 示范样板。另一方面,统筹不同行业、不同层级、不同地区的宏观方略、规划政策、行动方案,推动构建形成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
(二)加减乘除,分类施策,推进市域绿色崛起。立足我市资源条件、能源和产业特点,结合碳排放三个阶段,探索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一是在非化石能源及清洁能源上 " 做加法 "。二是在传统石化能源消费上 " 做减法 "。三是在提升新能效上 " 做乘法 "。四是在落后产能上 " 做除法 "。
(三)科技创新,数字先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科技部门要加大对种植业、可再生能源、储能、绿色氢能、电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低碳科普,推广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大力引进新能源、新材料等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项目。
(四)锚定目标,培养引进,提供低碳经济人才保障。驻泰高校和职业院校要加强相关学科建设,开展多层次合作交流,积极培养低碳、零碳、负碳行业专业人才。
【泰安日报社 · 最泰安全媒体摄影记者 隋翔 编辑 孙青 审核 王天姿】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