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2-02-26
影像广州 | 广州“制衣村”复苏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康乐村招工一条街上人潮涌动。成千上万的招工者和求职者在这里讨价还价,一旦谈拢,马上开工。

2 月中下旬的广州,正经历着一次猛烈的寒潮,天气阴冷难耐。而在海珠区大塘村桥南新街却呈现出一番火热景象——这条约 500 米长、10 米宽的城中村街道,人流如织,一眼望不到头。每年正月十五前后,桥南新街便成了一处大型的制衣厂当街 " 招工地 ",招工的负责人手持招工牌和样衣,等待着工人的光顾;制衣工们则在了解工种、工序单价、货源数量,心里暗自盘算一番,如觉合适后,便跟着负责人直奔工厂,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 大塘村低矮的民房内分布着数不清的大小规模的纺织服装厂,每年从这里生产出来的服装被销往全国各地以及众多海外市场。

桥南新街两旁房屋林立,临街的一楼大多是商铺,尤以餐饮店居多,其余更多是中小型的制衣厂,遍布在各栋楼中。桥南新街所在的大塘村,以及周边的康乐村和鹭江村,均是著名的 " 制衣村 ",中小型纺织厂众多,裁剪、缝制、熨烫、印花等制衣流水线成熟。由于成衣制造业的特性,春季、秋季是制造旺季也是用工高峰,年后由于返工率低,为了追赶完成手上备好的订单,制衣厂需要临时招揽大量工人,周边的主要街道则变成了 " 招工地 "。

↑ 街边的招工栏里贴满了各种招工信息,但工人们更喜欢跟老板面对面,根据样衣的工艺难度来讨价还价。

2 月 24 日上午 9 时,记者达到桥南新街时,王女士站在街角扒拉着一碗粉," 我是昨天在这找到工作的,问了两家就找到了," 王女士边吃边对记者说," 开的工资是 5500 元一个月,包吃包住,还可以。" 与记者匆匆聊了几句,她着急离开,赶着上工去了。

做领、卷边、压线、拉条、包腰 …… 制衣的工类繁多,工钱不一,从几毛到五、六元一件(根、包)不等。" 整衣,600 件,每件 5.5 元。" 来自湖北的彭老板坐在电动车上,一手高举着招工牌,另一只手拿着一件蓝白色的碎花连衣裙样衣,等待着工人的问询。汹涌的人潮没过了他的头顶,如果不凑近看,只能看到他手里举着的招工牌。他的厂子开在身后的楼里,60 多平方米大小,拥有 20 多个工位。过了一会,四位年轻的女性结伴围了上去,与彭老板沟通过后,她们决定接单。" 这种连衣裙比较好做,价格还行,我们四个人很快就能做完。" 领头的张女士说。双方达成一致后,彭老板旋即领着她们上楼进厂。

↑ 因为是流水作业,每个工人都有自己的强项,招工者只需要在牌子上写上简单的工种就能让人一目了然。

沿着桥南新街往北走到尽头,拐弯过后人流更密了。这儿有一堵围墙,墙上贴满了招工告示,粗略一数不下百张。收发、裁床、车位、尾部、烫工、质检 …… 招工告示简单列明了招聘岗位、招聘人数,有的还附上了薪资待遇,最高过万元。但是,这种火热的招工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彭老板向记者表示,随着外来务工人员相继返穗,订单趋向稳定后,缺工现象将会得到缓解。

↑ 大塘村的招工一条街位于广州的新中轴线上,不远处的珠江新城和广州塔清晰可见。每年元宵节刚过,这里就异常热闹,来自全国各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来到这里寻求一份工作,追逐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

↑ 上班路上,王女士抓紧时间在路边吃了一份早餐。前一天她就是在身后这条街上找到新的制衣厂干活,一个月五千,包吃住,她觉得挺满意。

记者采访了多名制衣厂负责人和工人,从他们口中得知,今年的招工热度相比往年有所下降。" 今年的订单与同期相比少了一些,招工的数量根据单量多少来。" 附近一个约 40 个工位的制衣厂厂长黄先生介绍,他所在的厂子从正月十一开始招工,由于单量偏少,招的零工不算多,目前的工人大多是跟着自己从湖北老家过来的。" 这里的工人偏爱打零工,不稳定。他们今天来上班,明天如果有厂子开了更高的工钱,他们就会去那边。" 黄先生补充说道。

↑ 服装厂的杨老板从正月十一就开工,为了赶今年的第一笔订单,这两天他一直在忙着招工,随着疫情的好转,对于今年的行情杨老板满怀信心。

↑ 不少服装厂尽管元宵节前后就已经开工,但招工的情况并不理想,工位上依然有很多的空缺。

来自广西的陈女士是一名制衣 " 老手 ",每年的闲暇时段会来这边的制衣厂务工。她一边与记者闲谈,一边做着包腰的工作,动作迅速利索。" 今年工作没有往年好找。" 陈女士吐露了她的感受," 我感觉今年招的人少了,和我一起来的朋友都分散到各个厂子上班,不能像往年一样在同一个厂干活。"

" 我们厂目前招了 70 余人,还有一些工位空缺。今年单量少了一些,备货没那么急,用工紧缺程度下降了,整体来说招工顺利。" 杨先生是湖北人,分别在广州和老家开了制衣厂,在他看来,目前单量偏少的部分原因是春装的制衣旺季迟来了," 服装行业是看天吃饭的,今年天气冷,很多人还在穿棉衣,我们不敢备大量的春装,但有人要棉衣,我们又担心天气迅速回暖,做后担心压货。"

↑ 工厂只有在赶订单的时候才需要更多工人,所以厂里招的基本都是临时工,对工人来说只需要掌握好一门手艺,努力成为熟手,哪里都能找到工作。

↑ 因为服装厂工作比较辛苦,工资水平也没有太大的竞争力,从事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这也是出现招工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纺织服装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易受市场环境影响,对劳动力的依赖性强。杨先生相信,随着疫情向好,经济发展,加之政策对实体经济的持续支持,属于他们的市场也会渐渐回暖," 生意会有起色的,当订单量增多,就得看自己如何把工人拢住咯。"

↑ 因为疫情等多种原因,服装厂的订单量受到很大的影响,不少老板只能想尽各种办法四处找客户。

↑ 尽管广州正在经历连续的降温降雨天气,但位于大塘村的招工一条街上依然人流攒动,旁边大大小小的服装厂正在等着工人开工。

新快报记者 夏世焱 摄 黄闻禹 文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