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南山区南海小学门口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市民都能看到一位穿着防护服、带着防护帽的义工举着粤核酸号码牌,忙而不乱地指导市民扫码、填写资料。透过透明防护帽,这位义工花白的发丝非常显眼。她叫王爱华,今年 70 岁了,2022 年是她成为义工的第 10 个年头。
▲义工王爱华在教群众填写资料。
王爱华是南山区义工联的积极分子,10 年来,她做过禁毒义工、环保义工、热线义工、培训义工 …… 哪里有需要,她就去哪里。不少邻居、朋友,被她做义工时散发的热情所感染,也纷纷加入了义工队伍。但这几年,她基本上就在家门口做义工了,家附近的社康中心成了她定点志愿服务场所,因为家中 91 岁的母亲需要照料。每日上午出来做志愿服务之前,她会做好中午的饭菜,中午回家休息时,再拿出来热一下,不耽误母女俩吃饭。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在两年多里,王爱华响应号召,连续参与核酸检测采样、疫苗接种志愿服务,以 70 岁高龄,迎战疫情,毫不畏惧。前几日,深圳天气严寒,连绵阴雨不断,70 岁的王爱华仍坚持每日出门做抗疫志愿者。她说:" 做义工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了,一天不做,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趁我现在身体还好,能做就多做点。"
是什么力量在支持着王爱华,古稀之年仍坚持做志愿服务?她回答说:" 曾经接受过别人的善意,感受过来自鹏城的温暖,希望能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温度。" 上世纪 90 年代初,她来深圳,人生地不熟,王爱华经常找人问路,每次都能得到热情回应。" 甚至有人,亲自把我送到了目的地。" 她回忆当年," 每次去政府部门办事,工作人员的态度也非常好,热情、负责,我感觉这座移民城市,满载温暖。"
王爱华说,每次助人之后,受助人的真挚感谢,也是支撑她持续开展志愿服务的一股力量。做交通劝导志愿者时,一声及时提醒,让红灯时横穿马路的一位市民躲过了一场横祸,市民在马路对面的那个深深鞠躬,让王爱华感动良久;做文化活动义工时,帮助走失的孩子找到了父母,那位母亲失声痛哭时的那几句谢谢,让王爱华心疼又感动;做抗疫志愿者时,服务时视频被市民拍下发微信朋友圈致谢,让王爱华心中满是感激;去看望 " 星星的孩子 " 时,被孩子们记住并认出,那句 " 你是王奶奶 ",让王爱华瞬间泪流 ……
" 现在做义工,感觉肩负一份责任,那就要是把鹏城大爱传递下去,为这座温暖之城贡献我的一份力量。" 王爱华对记者说。
深圳晚报记者 曾贤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