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2-02-27
驻村干部风采丨杨跃军:武家庄村是我生活和工作的“第二战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这个春耕季节,我们村就能用上胡麻岭隧道的水灌溉菜地啦!"2 月 23 日,榆中县龙泉乡武庄村村民李生强告诉记者,这一即将改变武庄村种植结构的大喜事离不开杨跃军的跑前跑后。据了解,来自国家重点工程的胡麻岭隧道的地下水提灌工程一期项目,将使武庄村阳山高标准梯田及川源地灌溉问题彻底得以解决。

杨跃军是兰州市公安局合成作战指挥中心三级警长,2020 年 4 月被派驻至武家庄村开展驻村帮扶。杨跃军老家远在河南洛阳,但自驻村之日起,小杨总是称现在武家庄是 " 我们村 "。用他自己的话说,武家庄是他的第二战场!

老百姓心思就是 " 地里生金 "

杨跃军老家虽然说是农村,但地处中原的洛阳是出门满眼翠的平原地带!武家庄则是西北地区典型的荒芜之地。初到武家庄时,眼前的荒凉让杨跃军心中极为不适。" 每年 4 月,我们老家已花香满村,翠绿遍野了,但武家庄村的土地都还冻着呢。" 杨跃军说,初到武家庄驻村时恰是 4 月份,全村共 319 户人家,他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家访完了 88 户建档立卡户。" 这里的老百姓的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洋芋、大豆、苜蓿、小麦、包谷等传统农作物,还有简单的养殖 …… 村里 1000 多口人,目前常住的四五百人,其中有百分之七八十还是老人,缺乏劳动人口。" 摸清了底数,他心里就一直盘算着该怎么让这里因地制宜地富起来。

胡麻岭隧道水源利用提灌工程是他和其他驻村干部们干起来的第一件大事。" 胡麻岭隧道打通后,新生的水源地一直闲置,未能好好利用。我们考察后,协调上级部门立项,在 2021 年 9 月开工了这项一期投资 300 万元的提灌工程。待两期工程都完工,全村 4000 亩地就都能实现用水自由,从旱地变成水浇地,不再完全靠天吃饭,也能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等收入更高的农业产业。" 在外打工多年的李生强得知村里建设了提灌工程,就计划着 " 退休返乡 ",最近刚刚建好了自己的第一个大棚。" 岁数大了,在外打工奔波很难顾家,等提灌工程修好,用水方便了,我就可以顺利地搞个大棚种菜,收入也不差。" 听说今年 5 月,提灌工程一期就能通水,李生强充满了期待。

杨跃军深知," 搞好地里的活儿 " 始终是农村人的 " 主心骨 "。这几年,他陆续协调资源在村里开种植养殖技术交流会、培训会,还自费从河南请来技术专家,调研药菊种植产业。驻村这些年,他几乎用遍了自己的各种资源,每次从村里回城里,车厢后座、后备箱都拉着满满当当的东西—— " 土鸡、粉条、土猪肉、洋芋 …… 给身边所有的朋友推销,能帮村民卖一点算一点。"2021 年,他联系兰州市林业局,组织帮扶单位、群众种植了 2000 余株树苗;联系牙科诊所,到村里开展牙齿健康保健讲座和义诊;联系爱心企业,为龙泉乡中心小学捐赠防疫物资和净水器,为水坡小学捐赠健康卫生包和保温杯 ……

帮扶干部的任务就是让百姓日子里充满幸福

" 当驻村干部,就是要把村民的事儿都当成自己的事儿。让群众在生活中充满幸福!" 这两年,杨跃军一直努力让一名警察成为一个细心暖心的 " 全能选手 "。

去年 10 月 18 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还在县上开会的杨跃军被紧急召回驻村,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村上设了 3 个卡口点,3 台车、6 个人 24 小时轮换值守。" 村里老人孩子多,不方便到村委会来做核酸的,我们就开车去接。有些实在出不了门的,我们就带着医护人员上门去做。" 在杨跃军留下的一张照片里可以看到,深夜 2 点,他们还在入户做核酸。" 车子不能直接开到村民家门口,我们要打着手电,再走一段山路才能到村民家。做核酸的两个小姑娘,后来腿都肿了。" 杨跃军自己又何尝不是呢,那段时间里,他们也很少有休息的时间。

现在,杨跃军还习惯了这里的早餐——罐罐茶配馍,学会了自己生炉子,甚至学会了几句榆中方言。他说," 驻村的日子其实是短暂的,我终将是这里的‘过客’,但从我踏上这片土地开始,我就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第二战场,浸心做事,尽心做人。" 以前去村里,村民都只是用好奇的目光远远打量着。现在见面都很热情,一聊就是好半天。" 如今的杨跃军,真正成了武家庄村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相关标签

村干部 洛阳 河南 兰州 公安局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