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2-28
无锡疾控提醒:宠物虽可爱,也可能传染疾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近期,

多地陆续出现鹦鹉热病例。

01

2021 年 9 月,

浙江省丽水市报告鹦鹉热病例 7 例,

这也是丽水市首次报告鹦鹉热病例。

02

2022 年 1 月,

江苏省南京市报告鹦鹉热病例 2 例。

无锡近期也出现过鹦鹉热病例。

什么是鹦鹉热

鹦鹉热又称为鹦鹉病、鸟疫、饲鸟病,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人类、鸟类及一些哺乳动物共患的传染病,是典型的动物源性传染病。

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鹦鹉热的病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衣原体属的微生物,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鹦鹉热衣原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

① -75 ℃或冷冻干燥状态下→存活

②乙醚中 30 分钟、0.1% 甲醛或 0.5% 的苯酚溶液 24 小时→可灭活

③ 25% 乙醇或 40% 甲醇→直接灭活

④加热 60 ℃ 10 分钟或 37 ℃ 2-3 小时→可致衣原体丧失感染力

传染源

鹦鹉热衣原体的宿主大多为包括鹦鹉、长尾鹦鹉、相思鸟、金丝雀、鸽子、海鸥在内的多种鸟类,现在也包括鸡和鹅等禽类。

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鸟类排泄物、羽毛及组织中。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动物源性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性很小,但病人咳出的痰对他人也有一定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病原体主要混于尘埃或气溶胶中由呼吸道进入机体。

接触带菌鸟及其污染的分泌物、排泄物等,可经有破损皮肤或黏膜以及消化道等多种途径获得感染。

鹦鹉热病人咳出的痰对他人也有一定的传染性。

本病在鸟类之间,也时有传播,以通过携带衣原体鸟屎所污染的食料与空气为主。

高发期以及潜伏期

鹦鹉热衣原体感染多发生于每年 10 月份至次年 2 月份,潜伏期为 5-21 天。

临床症状

鹦鹉热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几乎均有发热和咳嗽。其他的常见症状多有全身不适,疲惫无力,纳差、剧烈的头痛和全身肌肉疼痛。

治疗方法

四环素是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治疗的首选药物, 其次为红霉素。服药 1-2 天后即可退热及症状缓解,疗程 3 周左右。

预防措施

① 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宠物鸟,切勿购买来历可疑的宠物鸟。

② 饲养者应定期给鸟笼、鸽舍和其它禽舍消毒,可用百分之十浓度的漂白粉乳剂清洗。

③清扫禽舍时,应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穿上隔离衣,穿鞋套。扫毕,应用肥皂流水洗三遍手,洗脸,并换干净衣服。

④饲养者接触病禽后应服四环素 0.5 克,每日四次,连服三日,以防染病。

⑤鸟类、鸽子或其它家禽流行疫病期间,可用四环素或土霉素研碎拌食喂养,以预防发病。

⑥当饲养的宠物鸟或者禽类出现嗜睡、厌食、羽毛皱褶、结膜炎、眼或鼻分泌物、腹泻等症状时,避免和它亲密接触,应将其隔离并尽快送至兽医处治疗。

⑦ 饲养者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冷、发烧、头痛、咳嗽等症,可疑染上 " 鹦鹉热 " 时,应及时到大医院诊治。

来源:无锡疾控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