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 2022-02-28
私自售卖顾客手机号和验证码,18人获刑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高沿江 汪桂苏 记者 严君臣)办理新手机号时是否有过被客服人员以新卡激活为由,索要所谓的激活验证码?之后是否发现下载的 APP 已经被注册?如今,这种现象并不少见。2 月 28 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如东法院组成七人制合议庭,依法开庭合并审理了三起 18 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据介绍,被告人徐某等人利用办理手机业务的便利,未经客户同意,将前来办理业务的客户手机号码及注册相关账号的验证码,发送至被告人邵某等人建立的微信群内,供他人注册相关平台账号,各被告人据此分别获利人民币 2500 余元至 30000 余元不等。

庭审中,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徐某等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在提供服务过程中将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给他人,侵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民事权益及社会公共利益,被告人邵某等人应当支付公益损害赔偿金,公开赔礼道歉。

在法院主持下,双方达成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调解协议。最终,法院以各被告人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拘役二个月不等刑罚,并均处适量罚金。此外,附带民事公益诉讼部分责令各被告人公开道歉、赔偿公益损失。

法官提醒,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黑灰产业链猖獗,一不小心自身个人信息很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容易招致通讯网络诈骗、网络盗刷等,大家要提高警惕,保护好个人信息:

1、不随意参加网络 " 调查问卷、免费礼物赠送 " 等动;

2、不随意丢弃含有个人信息(诸如快递包裹单、汽车票、就医凭证等)的各类资料;

3、尽量不在社交软件上透露个人的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尽量不晒涉及个人信息的照片等;

4、收到短信、聊天软件发来的不明链接,不要轻易点击更不要随意输入个人信息;

5、在日常中要提高防范戒备心理,不擅自将个人信息提供给他人或者进行商业使用。

相关标签

朋友圈 微信 个人信息 网络诈骗 产业链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