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2-03-01
深晚报道 | 快看看你是补税还是退税?今起2021年个税年度汇算开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caijing1.html

 

3 月 1 日起,全国迎来 2021 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年度汇算(以下简称 " 个税年度汇算 ")。不少市民反映,个税年度汇算究竟应该如何申报?个税年度汇算需要补税还是退税?未按期办理会如何?3 月 1 日,深晚记者通过实际体验个税年度汇算申报流程,并梳理税务部门热点问答,解答市民关心的问题。

▲ 3 月 1 日起 2021 年个税年度汇算开启。

与往年相比,个税年度汇算申报流程有何不同?

今年新增预约办税服务

2021 年个税年度汇算的时间范围是什么?与往年相比,申报流程有何不同?深晚记者梳理发现,2022 年 2 月 9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办理 2021 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事项的公告》。《公告》显示,纳税人办理 2021 年个税年度汇算的时间为 2022 年 3 月 1 日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今年税务部门新提供预约办税服务,需要在 3 月 1 日至 3 月 15 日间办理年度汇算申报的纳税人,可通过个人所得税手机 APP 提前预约办税。3 月 16 日以后,纳税人无需预约即可办理。

个税年度汇算应该如何办理呢?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民有以下几种渠道可以办理:一是通过个人所得税手机 APP 自行办理;二是请任职受雇单位办理;三是委托涉税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单位及个人代办;四是按要求将必备材料邮寄给指定税务机关进行申报;五是前往收入来源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办税服务大厅进行申报。

3 月 1 日,深晚记者登录 " 个人所得税 APP" 发现,主页面 " 常见业务 " 呈现 "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 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 收入纳税明细查询 " 等内容。其中," 收入纳税明细查询 " 一项可以查询 2021 年度已预缴的税额。

▲个人所得税 APP 界面

深晚记者选择 "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 一项,办理个税年度汇算。界面自动列出了 2021 年各项收入以及费用、免税收入和税前扣除等内容。随后,深晚记者根据自身情况,导入此前填报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回到申报页面时,系统自动测算出新的 " 应纳税所得额度 "。完成相关操作后,提交申报,系统显示可申请退税。

深晚记者关注到,今年,个人所得税手机 APP 还新增了部分功能。比如,优化了申报表项目预填服务、优化社保费填写方式、优化增加提示提醒等。

办理个税年度汇算一定会有退税吗?

退税或补税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3 月 1 日,不少市民向深晚记者反映,市民通过 " 个人所得税 APP" 办理个税年度汇算,原本打算领取退税款,却发现最终需要补缴税款。办理年度汇算是否一定会有退税?办理个税年度汇算需要补税还是退税?

深晚记者梳理发现,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上述《公告》显示,2021 年度终了后,纳税人需要汇总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所得(以下简称 " 综合所得 ")的收入额,减除费用 6 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和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后,适用综合所得个人所得税税率并减去速算扣除数,计算年度汇算最终应纳税额,再减去纳税年度已预缴税额,得出应退或应补税额,向税务机关申报并办理退税或补税。由此可见,退税或者补税应实际情况确定的,不可一概而论。

国家税务总局在上述《公告》解读中称,纳税人如果进行年度汇算后有应退税额,可以申请退税。纳税人在申报表的相应栏次勾选 " 申请退税 " 并提交给主管税务机关后,才能完成申请程序。税务机关和国库按规定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后即可办理退税,退税款直达纳税人银行账户。申请退税的纳税人需要准确填写身份信息资料和在中国境内开设的符合条件的银行账户。

不按期办理个税年度汇算会如何?

未补税将依法加收滞纳金

未按期办理个税年度汇算会如何呢?深晚记者关注到,2021 年个税年度汇算在制度规定和办税操作上,与往年相比有新举措、新变化。其中,今年新增 " 不遵从管理举措 "。年度汇算需要补税的纳税人,如在年度汇算期结束后未申报并补缴税款,税务部门将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在其《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

国家税务总局在上述《公告》解读中表示,2021 年度汇算是综合与分类相结合个人所得税制改革之后的第三次,从前两次的办理情况看,绝大多数纳税人能够依法如实办理,有相当数量的纳税人通过办理年度汇算申请退税享受了个税改革红利,也有很多纳税人补充了税务部门未掌握的收入,办理年度汇算申报缴税。

有少量纳税人,经过税务机关多次提示提醒后仍然没有如实申报。对于年度汇算需补税的纳税人,如在年度汇算期结束后未申报并补缴税款,税务部门将依法加收滞纳金,并在其《个人所得税纳税记录》中予以标注。对于涉税金额较大的,税务部门将进行提示提醒,对提醒后未改正或者改正不到位的进行督促整改,对仍不改正或者改正不到位的进行约谈警示,约谈警示后仍不配合整改的依法立案稽查,对立案案件选择部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进行公开曝光。

深晚记者梳理发现,实践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情形,将产生或者可能产生退税,主要如下:

纳税人年度综合所得收入额不超过 6 万元但已预缴个人所得税;年度中间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适用的预扣率高于综合所得年适用税率;预缴税款时,未申报扣除或未足额扣除减除费用、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或捐赠,以及未申报享受或未足额享受综合所得税收优惠等情形。举例来说:

例 1:市民王女士 1 月领取工资 1 万元(不考虑其他扣除),预缴个税 150 元;其他月份每月工资 4000 元,无须预缴个税。纳税人年收入额不足 6 万元无须缴税,因此预缴的 150 元税款可以申请退还。

例 2:市民刘先生每月工资 1 万元、个人缴付 " 三险一金 "2000 元,有两个孩子在上学。在月度预缴时未减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全年预缴个税 1080 元。其在年度汇算时填报了相关信息后可补充扣除 24000 元,扣除后全年应纳个税 360 元,按规定其可以申请退税 720 元。

例 3:市民张先生每月固定一处取得劳务报酬 1 万元,适用 20% 预扣率后预缴个税 1600 元,全年 19200 元;全年劳务报酬 12 万元,减除 6 万元费用(不考虑其他扣除)后,全年应纳税款 1080 元。因此,可申请 18120 元退税。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应退或应补税额 = [ (综合所得收入额 -60000 元 – " 三险一金 " 等专项扣除 - 子女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 - 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 - 符合条件的公益慈善事业捐赠)×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 - 已预缴税额

▲个人所得税税率表

深圳晚报记者 吴洁

相关标签

国家税务总局 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 界面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