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阻断新冠疫情传播,福田区上沙、下沙、新洲南等片区实行 " 足不出栋、上门核酸 " 等管理。封控期间,居民的餐食等生活保障物资均由专人配送。但近日有居民反映,上沙等个别片区存在餐食配送不够及时、服务不够到位的情况,深晚记者针对此事深入封控区,还原关于封控区生活物资配送的真实情况,并采访相关人士,了解福田区方面的应对举措。
见闻:志愿者们步履匆匆,加紧派送餐食
3 月 2 日 15 时许,一辆大卡车停在上沙村的村口处,几名穿着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将一个个大箱子从卡车上搬下来,小心地放在手推车上,再由志愿者将手推车推到上沙东村的一栋栋居民楼下,将箱子里热腾腾的爱心配餐派发到居民手中。
志愿者小陈打开手机查看配送清单,了解到自己负责的楼栋及数量后,迅速和自己搭档小钟开始了派餐的工作。他们所去的楼栋在上沙东村 23 巷,上沙东村人员密集,楼栋之间的距离很近,小陈和小钟推着手推车在极狭窄的巷道中要小心翼翼地行走。" 要保证自己的速度,尽快把餐食送到居民手中,行走过程中更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他们一面要挪开巷道中的自行车、垃圾桶等障碍物,保证推车能够顺利通过,一面又要注意到自己的防护服不被弄破。经过很多条 " 七转八弯 " 的路后,餐食终于送到了 23 巷。从入口到目的地,他们足足走了 10 分钟。
" 楼上的居民朋友,快下来领餐啦!" 由于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及面罩,小陈要用很大的音量才能让楼上的居民听见。不一会儿,该栋的楼栋长便代表大家下来领餐了。" 这是午餐还是晚餐呀?" 楼栋长关切地问。" 刚刚才配送过午餐,这是下午茶,希望你们吃得开心。" 小陈打趣说。
送完一栋后,小陈和小钟再次回到方才的卸货点,再次领取餐食,继续配送给其他栋的居民。刚过午后,太阳还很大,封闭性极强的防护装备加剧了身体的闷热感。仅 2 小时,深晚记者就已全身湿透,但已工作好几个小时的志愿者们依然步履匆匆,加紧派送,在派送完毕前,谁也没有停下来休息过。
居民:" 看着一批接着一批的物资运过来,超有安全感 "
3 月 2 日下午,李玲与家人边看电视边惬意地吃着盒饭,与孩子讨论着一些学校中的趣事。这是李玲所在的上沙龙秋村被划为封控区的第二天。她是她孩子所在班级的家委会成员,此前,她从家委会微信群中了解到,有部分居住在上沙封控区的家长反映自己有时候会收不到餐食,加上封闭的生活空间,许多人都没有安全感。
" 现在我自己也处于封控区了,所以这个心情我非常理解,但我总是对邻居说,要相信政府是在意我们感受的。" 李玲说,她能明显感觉到政府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力度,之前表示没有收到餐食的家长昨天与今天都收到了四菜一汤的盒饭,更有一些休闲小食品来换换口味。" 这两天通过家里的窗户看到一批接着一批的物资运过来,超有安全感!昨天白天收到了肯德基,晚上还收到了麦当劳当宵夜,今天收到了必胜客,每天的花样都不一样,看着心情也很好。"
" 今天收到的必胜客箱子上贴着‘抗疫必胜 深圳加油’,看到以后感觉更有力量了!" 黄福娣是土生土长的上沙人,她在上沙东村已经居住超过 30 年,对这个村子有着深厚的情感。" 谁都不想看到自己村里出现疫情,但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要配合好防疫工作人员,争取早日解封,这才是爱自己村子的正确打开方式。"
志愿者:" 虽然穿着防护服,但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啊!"
" 虽然穿着防护服,但他们也都是普通人啊!" 在封控的这几天里,最让黄福娣动容的,就是这些身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扫楼、测核酸、配送生活物资 …… 看着他们每天从清晨忙到深夜,上楼下楼跑前跑后,她都觉得无比心疼。
志愿者是一个很特别的群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地区,不计回报,不问付出,只希望能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 " 小小力量 "。在沙头街道,现在已经有了近 1300 名这样的 " 小小力量 "。
荣超物业党支部书记陈燕群在 3 月 1 日下午接到紧急通知后,立刻在党支部内招募了 29 名党员志愿者,支援上沙社区的防疫工作。3 月 2 日 9:30,刚到达上沙社区,在经过了简单的培训后,陈燕群和他的伙伴们就迅速穿上防护服,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虽然是第一次做,但我非常清楚,我们的这个工作就是要争分夺秒啊!"
防疫岗位的工作,繁重又辛苦,加上人手不够,不少志愿者都在超负荷工作,但大家都是自愿 " 加班 ",有时遇到紧急任务,有的志愿者刚刚坐下休息一会儿,就又抢着上。
" 我们这个队伍中既有老又有少,都是第一次穿防护服,都不太适应,没过一会儿全都满脸通红,但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的。" 陈燕群说," 封控区里的环境紧张到让人窒息,而‘逆行者’们就是这紧张环境下的生力军。"
福田区:优化配送方式 让大家吃饱吃好
对于被封控群众的急切,福田区各级政府单位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 月 28 日,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福田区迅速制定应对方案,全力改进生活物资配送服务,全力保障上沙片区物资配送。目前,福田区已调集 500 人运输队伍分班将生活物资运送到上沙等个别片区的每栋楼楼下,再具体组织发放至每层每户,努力让大家吃饱吃好。
" 有群众没能及时吃到饭,我们比谁都心疼,但工程量实在是太浩大了。" 据沙头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泽鹏介绍,上沙村以城中村为主,人口及其密集,封控区囊括了 890 栋楼的 6 万多人。" 要管好这么多人的一日三餐及其他生活需求,还要做好志愿者的后勤保障,确实是个很大的难题。"
按每人一份餐计算,6 万多人一顿饭的餐食就需要近 300 辆次大货车来运送,加上卸货、送到楼栋下、再送到居民手中,即便已经提前一两个小时准备,也很难保证送到每个人手中的餐食都是准时准点的。
即便遇到人手不足、志愿者不熟悉路、个别群众哄抢多拿等困难,福田区依然想方设法地达到让群众吃饱吃好的目标。除了加派人手外,还通过优化配送方式、设立紧急快速反应队伍、增加运力等方式解决问题。经过努力,目前上沙社区封控区群众每餐的配送基本能在两三个小时内完成。
据悉,为尽可能照顾到封控区群众的心理感受,满足大家的需求,福田区开通了暖心服务热线(电话:28813300),并与电信公司紧急合作,请了 20 名人工坐席协助接听电话,了解群众诉求,关注群众心理状态,做好服务。
深圳晚报记者 刘轶轩 文 / 图 视频 莫金龙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